《半生缘》原著真是一部难得好书,读了它,足以领略张爱玲的文笔有多好,有多细腻。
我一边看,内心一边在惊叹:“天啊,张爱玲怎么这么会写啊?”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人物性格特征刻画得非常立体,仿佛这个人就站在你的面前。
《半生缘》写封建保守家庭的沈家,非常鲜活,世钧母亲和大儿媳的相处方式,堪称婆媳矛盾的典型代表。
沈世钧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打工,当实习工程师,住在同学许叔惠的家里。他母亲沈太太是个“半寡妇”,怎么说呢。她跟丈夫的感情不好,沈老爷在外面娶了姨太太生了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姨太太家度过。就算过春节要祭祖难得回来,沈太太也是喜欢埋怨,说一些丈夫不怎么喜欢听的话。这就让沈老爷更不喜欢回来,甚至祭祖都直接在小家里进行。
所以,沈太太不过是顶着一个正房太太的名,过着寡妇的日子。
沈家的女人很苦,沈太太如此,嫁到他们家的大儿媳也如此。大少奶奶嫁给沈世钧的哥哥没过几年幸福的生活,他哥哥就去世了,留下孤儿寡母跟着沈太太一起生活。
年纪轻轻就守寡的大少奶奶,其实也是个可怜人,但在那个年代,再可怜,也只能守寡到老,不能再嫁了。
在漫长的守寡岁月里,婆媳之间,就难免产生一些摩擦,家里要是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倒不会见得,一旦有点什么事,婆媳矛盾一点就着,闹得很僵,只是表面上不挑破,背地里却各有各的心思。
沈世钧很久没回家了,沈太太甚是想念,对于她来说,失去了丈夫的宠爱,晚年丧子,再也没有比这更悲苦的,所以,她将所有的精神寄托都放在世钧的身上,日夜盼着他回家来看看。
世钧那时候已经跟曼桢谈恋爱了,只是还没挑明关系,但暧昧中的男女,又怎么会不知道彼此的心思呢。
其实他不想回去,有点舍不得曼桢,还是忍不住母亲的催促,母亲在信上说,要来上海看他,把他吓得赶紧回去。
这一回,仿佛给沉寂了几年的沈家激起了涟漪,带了许多生机和生活的气息。
沈太太见到儿子非常高兴,忙着指挥佣人做这做那,又特地吩咐大儿媳请了石翠芝来家里吃饭,要给他们做媒。
沈世钧不知道回来是为了相亲,心里很不痛快,从小就不喜欢石翠芝,现在母亲和大嫂联合起来给自己做媒,心里反感得很。
侄子很开心地说:“二叔的女朋友要来喽!”
世钧眉头一皱:“怎么变了我的女朋友了?笑话!这是谁教他这么说的?”
其实世钧也知道,除了大嫂还有谁会教呢。但世钧也比较任性,在外面的时候尽量让自己圆滑起来,一回到家,他就忘了人情世故,偶尔还孩子气,这么一反问,无意中就得罪了大嫂。
大少奶奶作为一个寡母,又是沈家的大儿媳,被小叔子这么拐着弯骂了,内心肯定不好受,但她又不会将气撒在小叔子的身上,而是将矛盾转移到婆婆身上。
果然为难女人的还是女人。
婆婆呢,一门心思都在小儿子身上,对于大儿媳来说,一下子觉得自己的儿子失了宠,不受待见了,心里又气又怨。
明明不高兴,还要听婆婆的安排,叫她在饭桌上不要太露骨了,免得世钧和翠芝见面会尴尬和反感。
大少奶奶表面上对控制欲极强的婆婆不敢违背旨意,但私下里跟表妹石翠芝却牢骚满腹。
她的这番话,道尽了做人儿媳的为难,也道尽了对婆婆的埋怨,婆媳相处的不易。
翠芝吃过饭到表姐房里道别,看到她正在亲自炖东西,就打趣她做私房菜。
大少奶奶开始抱怨:
“这两天就为了世钧要回来了,把几个佣人忙得脚丫子朝天,家里反正什么事都扔下不管了,谁还记得给小健炖牛肉汁。所以我赌气买了块牛肉回来,自己煨着。这班佣人也是势利,还不是看准了将来要吃二少爷的饭了!像我们这孤儿寡母,谁拿你当个人?”
她表面上骂着佣人势利,实则指桑骂槐,骂婆婆偏心,骂婆婆一看到小儿子回来就丢下他们母子不管了,妥妥的吃醋呢。
翠芝到底是大户人家长大的,见惯了佣人的嘴脸,就劝表姐看开些,安慰她老太太还是心疼孙子的。
大少奶奶又接着埋怨,真正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别看她那么疼孩子,全是假的,不过拿他解闷罢了。一看见儿子,就忘了孙子了。小健出疹子早已好了,还不许他出来见人,世钧怕传染呵!他的命特别值钱!
今天下午又派我上药房去,买了总有十几种补药补针,给世钧带到上海去。是我说了一声,我说‘这些药上海也买得到’,就炸起来了:‘买得到,也要他肯买呢!就这样也还不知道他肯不肯吃----年轻人都是这样,自己身体一点也不知道当心!’”
翠芝道:“世钧身体不好么?”
大少奶奶道:“她好好的,一点病也没有。像我这个有病的人,就从来不说给你请个医生吃个药。我腰子病,病得脸都肿了,还说我这一向胖了!你说气人不气人?可,做他们家的媳妇也真苦呵!”
她这些话既是抱怨,怨恨婆婆对她冷落,对孙子不关心,也是故意说给翠芝听的。虽然沈太太一心想巴结石家结成亲家,但这时候的大少奶奶,对婆婆颇有怨言,巴不得这门亲事不成,最好小叔子都别那么快结婚,免得自己和孩子失宠。
人心,就这么复杂。
这也不能怪大少奶奶,毕竟她嫁到婆家来,也没享受多少福,大部分日子都是在痛苦中度过,还得不到婆婆的怜惜。
但站在沈太太这边呢,她也是个可怜女人,除了剩下当家主母的身份外一无所有,唯一能依靠的就是世钧了,她偏心儿子,对儿子发自内心的爱也是人之常情。
但在大儿媳看来,就是另一番解读了。
归根结底,两个都是被命运拖累的苦女人,只要有婆媳在的地方,就有矛盾,因为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
有利益就有矛盾。婆媳矛盾,其实也是利益的纠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