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们在南京长江大桥上扫雪
海之澜_f945
2018-01-27 15:48 · 字数 244 · 阅读 0 · 日记本
今日“南京发布"的一张老部队的战士们完成扫雪战斗任务后在礼堂休息的集体照,爆红了网络,照片上的战士们睡得很香,一张张青春的脸庞上疲态尽显,可想而知,他们刚刚为了驻地交通畅通消耗多少体能。虽然累极了,但战士们保持的休息秩序令我钦佩,我得为老部队官兵们点个大大的赞,同时也为有同样扫雪经历的老兵们点赞。
南京有江苏雪窝子之称,老部队驻地在雪窝子的边边上一一浦口花旗营。那是1992年的冬天,和现在一样,临近春节,一场特大暴雪对南京的交通提出难度极高的考验。那时虽然汽车保有量很少,但当时南京长江大桥是这个城市连通江南江北的唯一陆路通道,说生命通道也不为过分,保大桥畅通就是保城市生命线。
记得是在凌晨四点多,急促的紧急集合的哨声把战友们从温暖的被窝里拉起来,仅几分钟,战友们就列队完毕,受领到长江大桥扫雪除冰的任务。天还没亮,营区内也白皑皑一片,战友们为了向大桥出发在做各种准备。炊事班的大锅里热气腾腾,那不是煮早饭,而是烧热水,得给汽车加热水(那时连队汽车没有防冻液,出车回来,水箱的水得放空);新兵们自觉地扛上摇把,四五人一组,空摇发动机,一人五十圈一百圈地摇,目的是让机油能够润滑发动机,刚开始摇,得使出吃奶的力气,因为发动机的活塞也冻僵了;老兵也各自分组,为轮胎安装防滑链,天寒地冻,手抓铁链子的感觉不是一般的……。一番忙碌,我们登上车厢,向大桥出发。
汽车在雪道上以五公里左右的时速爬行,发动机发出的声音低沉有力,走出营区五六公里,天渐亮,车厢虽说有棚布,但寒风还是铆足劲往里钻,刚刚摇车的暖乎劲风一吹全没了,那凉爽是不一般的凉不一般的爽。
到了大桥,才知兄弟连队有的己经开始战斗了,有的也将抵达大桥。我们在大桥扫雪的工具可不是扫把,铁锹只是配角,真正发挥作用的可是镐,一点没错就是刨石头用的镐。那时没啥融雪剂,大桥路政方面为了汽车不打滑,下一层雪就洒一层煤渣,一层复一层,再经汽车碾压,江面的风一吹一冻,强度完胜花岗岩。我们拿着镐,由北而南排成横队,背着江风,一点一点地刨,在刨的过程中学会技巧,有时能撬动一两块有脸盆大小的混凝冰(我发明的词,类似混凝土),心里不自觉地欢呼。一两个小时后,我们个个都是冰花战士,与冰花男孩一样,也浑不知觉。身上有积雪抖一抖还能掉下来,刨混凝冰时的冰碴子溅在军大衣的前襟上,前襟也被冻成冰帘子了,若用手掰,前襟指定能断……
我们就这样战斗近六七个小时,大桥上的混凝冰的消灭了,印象非常深,当时扫雪除冰并未封桥,过往车辆很慢很慢,很多司机降下车窗,向除雪的官兵敬礼,一个标志为四个圈的小轿车在我们前面缓缓地驶过,后排一个领导模样的人向我们挥手致敬(后来回营区才知道四个圈是奥迪标志,坐上那个车的领导级别在正师以上)。
尽管没有吃早饭中饭,部队任务完成后收拢归队,我们虽一身疲惫,但依然精神饱满,归队途中一曲高亢嘹亮的打靶归来歌回荡在驻地的冰天雪地里。
老部队是一支光荣的部队,扫雪除冰是突击队,抗洪抢险更是中流砥柱,就是在大厂区的化工罐区爆燃特大事故中也建立了奇功,这就是历代舟桥人的薪火相传……老部队的战友们,请自豪地为老部队点
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