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给以前从小玩到大的伙伴打电话,问她什么时候回来,可以聚聚,她却说今年不回来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怕大过年的和父母又闹的不开心。
好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过年不回家了,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经济方面、面子、催婚等各种原因,还有一些也许是想利用春节休假期间,享受和朋友们旅行或者休闲时光,但也有一些,似乎只是为了摆脱与父母的相处。
为什么我们在某些时候总感觉在和父母相处时会存在各种问题,有的人在和朋友、同事相处时,都能很融洽,但一遇到父母,可能只是很微小的事情,最后却能演变为一场激烈的争论,这些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
我和父母最大的冲突就是,我在专注做某件事的时候,她总是打断我。看电影时正看到精彩情节的时候,我妈就会过来说:“快点睡觉吧。”如果我在房间里安静的干点事情,她总会每隔个几分钟进来,问我要不要吃点水果等等。
这样的情景估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而当你终于控制不住发了脾气,妈妈们就很委屈:“我也是为了你好呀!”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当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我们许多人对亲密关系的期望,是希望找到一个能完全依赖和控制的对象。父母对我们打扰,在很大程度上也许就是因为想要控制。同样的,在其他的亲密关系中也存在这个问题。
和闺蜜合租时,虽然在不同的房间,我总是时不时跑过去问她正在干嘛,后来,我渐渐意识到这种行为会影响对方正常的休息时光。慢慢的,也就学会自己享受安静的时光,减少了对她的关注。逐渐,这样的相处模式,变得让我们彼此都很舒服。
但是父母们好像很难享受这种静默。这也是我们和他们之间发生冲突的根源,甚至于包括他们用帮助和照料强行制造反应。归其根本,只是因为他们是更没有安全感、更含蓄的一代人。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在经历了互动后,我们毫无反应,然后他们会感到不安,因而做出更多尝试来驱逐这种不安。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们似乎因为害怕,试图想要制造某种获得关注的情境,期待我们的默许。
当父母们说,“少玩点手机有辐射”的时候,他们其实在说,“闺女,我想和你聊聊天,想得到你的关注,想要你付出更多的时间给家庭。”
父母一辈享受陪伴的方式和我们是不同的,他们喜欢用微妙的,批评的,甚至那些毫无意义的对话,来传达他们无法明确说出的话:比如,我爱你、我在乎你,我想得到关注。亦或是我寂寞、我担忧、我害怕被拒绝。我想要得到陪伴,我想要得到爱。而当我们对这些内容而不是情感做出认真的反应时,父母的安全感就容易被伤害。
因此,如何通过爱和理解来平衡与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就变得至关重要。临近春节,对于即将和父母团聚的子女们希望能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将彼此的相处模式能够进行升级,多和父母说说话,听听他们的牢骚,听听他们的烦恼,尊重他们。从他们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们看待生活的方式,照顾他们的感受,相信我们和他们的相处就会更加融洽,彼此之间也能更加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