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写这个话题,我不知道等自己的女儿青春期假若出现各种状况时我会如何反应,但我想起码会在当下做出各种顺势反应吧。
今天接到老公好友的电话,一名非常优秀的中学校长,有才学、有能力,在工作上是一顶一的好手,为人义气大度,人缘好口才好文笔好运动好书法好,家有一儿一女,妻子也很能干体贴,可以说顺风顺水。
但最近处于青春期的大女儿不愿意去上学,父母感到 很棘手。
我们往往会把处于2岁左右想独立的孩子称为处于第一叛逆期的孩子,而进入青春期各种想要做自己的孩子又会被贴上“第二叛逆期”。往往一说到叛逆期,大部分的反应就是这个孩子进入到青春期了。
我在一个论坛里看到一段这样的评价,觉得很有意思,也非常靠谱。
“叛逆期”这个词语是谁给出来的?
——家长。
那就是嘛。你们有没有看到马戏团里有个人拿着鞭子,他叫狮子坐就坐,滚就滚,他是谁?
——驯兽师。
是,如果狮子想坐就坐,任凭驯兽师怎么指挥都不动,你们说是谁的问题?
——驯兽师。
对啦。——“叛逆期”永远是从家长的角度说出来的。所有关于青春期论述的东西都是家长和成人鼓捣出来的。对谁来说是叛逆?
——家长。
是。那这说明什么?说明是家长自己需要成长了。为什么?
——为什么?
因为当孩子长大的时候,ta会找回自己的决策权。这时候父母就会有一种失落。当孩子还小的时候,需要家长来帮ta做决定。当ta长大了,ta自己就可以做决策了。这时候父母的角色还没有转变过来。所以父母才会有痛苦,于是标签他们的孩子是“叛逆”的。
所以,没有叛逆期,只有还没有成长的父母。
很多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觉得孩子难以管教,其实就是没有顺应孩子的状态因势利导,当孩子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不按大人要求行事时产生孩子不听话、难带的认知。
但回过头来再看看自己的观念,或许一直以来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正常而平等的人对待,下意识就会认为孩子尚小,需要听从老爸老妈的话才能活得更好。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这样做孩子还没有太多的意识觉察并反抗,当她慢慢成人,对自己有了很多洞察和期望时,她会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自己。这时有一些方面会跟父母的观念不符合,产生很多冲突和矛盾。父母是好心,希望她不要走弯路,但孩子并不会这么想,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总希望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生命,哪怕犯错也会要去体验去经历。这时亲子关系就会变得很紧张,各种矛盾也就展露无遗。而孩子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刺激父母,父母越在意什么就越做什么,以示对抗。
按照我平时对于有青春期年龄段孩子的家庭观察,往往会发现一个比较常见的情况——一般说孩子很叛逆的父母,多数都是那种相对比较控制,总觉得自己为孩子好、自己才是对的、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做人的家长。
这类家长或许在事业上很成功,或许很有能力,对孩子的生活、学习非常关注,但对于孩子内心的渴望一无所知。平时与孩子的互动仅限于孩子想要什么物品那我就去满足、孩子学习上有什么困难那我就帮助解决,只要孩子乖巧、听话、学习好,一切都好的模式。
但对于孩子来说,物质上的满足和话语上的满足虽然是需要的,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们更渴望父母能够懂自己的心,在情感层面的需求大过于物质需求。
而父母给予爱和情感滋养的方式往往不是孩子能够感受得到的。
不在一个频道上交流,永远沟通不顺畅,不是你听不懂就是我听不到。
青春期孩子的状态可以看出这个家庭中亲子关系如何,甚至可以看出夫妻关系如何。
如果在孩子成长中,亲子关系一直建立地不够稳定,孩子小的时候不懂不敢反抗,乖乖的,但到了青春期,各种问题就会慢慢暴露出来了、
所以才会有一种说法——在孩子0-6岁父母不上心对待孩子的话,等到孩子青春期就会很麻烦,到时想管也很困难。
有一些父母会觉得很冤枉,总会说在孩子小时候,我们很爱孩子,各种关注、各种爱都给够了。
但当问起,对于孩子父母是否会有期望,当孩子做得好才给爱,做得不符合自己想法时就会各种严厉的教育时,多数都会回答是的。
这种有条件的爱是在塑造一个父母心目中好孩子的形象,而不是爱这个孩子本身。
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想做回自己,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活时,各种亲子冲突就会显现出来了。
这时,父母就会惊呼——原来那个乖巧的孩子去哪儿了?
不是孩子变了,而是孩子开始慢慢去找自己,开始挣脱父母所造的“乖孩子模型”,关注到自己真正的内心需求了。
这是好事,也是一次痛苦的蜕变过程,无论对于孩子对于家长都是一次考验。
青春期出现所谓的叛逆,其实就是给父母发出的一种信号——我长大了,你们也需要转变一下对待我的方式和态度,用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我。
无形中让父母意识到,只有父母的成长才能引导孩子更好的渡过由孩子转变为成人的这个过渡期。
爱、尊重、肯定、欣赏、看见、鼓励、理解、陪伴、倾听、引导这些养育方式在孩子的任何阶段都适用,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们所做的行为,看到行为背后真正内在的原因,看到那一颗渴望被父母理解、认可、关心、爱与支持的心。
假若你一直允许自己的孩子做TA想做的事情,对于孩子不合适的行为不是用生硬粗暴的教养方式去干预,而是换做一种温和充满智慧的方式去引导,我想不管孩子多大,你们的亲子关系都会处于一种平稳、和睦的状态,而孩子的行为表现在你眼里也不会充满各种挑战。
当父母觉得孩子开始不好带时,不要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都放在孩子的问题之上,试着转回头,看看自己的养育方式是否需要改变了,这才是根源所在。
今天那位父亲总结得很好,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我在平时也看到他非常爱自己的孩子,或许很快他能找到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父爱的频道,用一种放松、自在、温和、支持、肯定、理解的方式去看待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断地给予爱的滋养,让孩子再次找回没有二宝时那种全然的关注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