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润5分钟商学院》11讲中,刘润老师谈到现状偏见这个心理现象。
所谓现状偏见就是一种即使改变现状更有利,也不愿改变的心理。明明改变现状会更好,但是大家就是安于现状。比如公司或者行业已经没有前途,依然不敢离开;比如衣柜里的衣服已经一年都没穿过了,依然不舍得扔去。再如深痛于与体制的不适应,但是依然不敢离开等等。
这种现状偏见让我联想到心理学上的另一个叫做“舒适区”的心理现象。舒适区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这个区域里,每个人都会觉得舒服、放松、稳定、能够掌控、很有安全感。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人们就会感到别扭、不习惯。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有的人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有的人喜欢一成不变,不愿意接受新的环境新的事物;有的人喜欢息事宁人,害怕冲突;有的人习惯低调,害怕受人瞩目......
舒适区对于每个人的标准是不一的。有些人的想象中,“走出舒适区”一定是要去尝试一些常人看来是刺激、危险的事情,比如辞掉高薪工作改行,或者退学去创业,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只要一件事对于你来说是全新的、陌生的,就是对你已有舒适区的挑战。对于有的人来说,去大城市是跨出舒适区;而对于有的人来说,选择离开大城市却是跨出舒适区。
此外,每个人的舒适区范围是可以不断变化的。它会随着你对自己的突破不断拓宽。它也会随着外部事件的影响而变小——通常是在我们生活的不稳定性增高,遇到社会、政治和经济上的困难的时候。当舒适区不断变小的时候,我们就有必要试着走出舒适区。
那走出舒适区的正确姿势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查找了一下相关资料。我比较认可的一种方式,叫做站到“舒适区的边缘”,即既不是完全退缩在舒适区里,也不是过于冒进。在舒适区的边缘上,你会一直维持着“最佳焦虑水平”,慢慢的拓展自己的舒适区边缘。随着我们持续站在舒适区边缘,总是让自己处在一种“最佳焦虑”中,我们的焦虑会自然逐渐降低,此时,你的舒适区就已经扩大了。你需要做的,是再次向外迈出小小一步,继续逼近舒适区的边缘。
那么,具体我们应该怎么行动呢?
首先,从小事情开始,时常尝试不同方式,每天或者每周几次通过这些小的方式尝试改变,这能够帮你感知到自己从一个喜欢固守陈旧的舒适的人变成一个好奇的、乐于尝试新事物、很频繁地走出舒适区的人。
比如尝试新的音乐:在音乐媒体服务平台上听一些你平常不太会听或者从来没听过的音乐。
比如品尝新的美味:我们试着每周至少做一道新的菜肴,或者尝试去一下不同的餐厅用餐。
再比如寻找另一条回家的路线。从公司、学校回家时,寻找新的归途,欣赏新的风景。
其次,小步前进,培养微习惯
做出大的改变会让人感到疯狂以至于你开始拖延,不对你心中的目标采取任何行动。所以相反的,只采取小步前进。如果一小步还是让你拖延,那就走更小的一步,重点是你能切实有所行动。
如果你想要更好的身材,就要走出去,跑步或者提重物,一开始每周5到10分钟就好。
如果你想要提高你的社交技巧,就只需每天面带笑容,善待一个或少数几个人。或者仅仅是每天花几分钟进行一次交谈,让自己充分聆听和全神贯注于对方。
一小步接着一小步,能够控制你的不适感,然后你就可以朝着你想要的生活继续迈进。
当然不管是培养一个新习惯,还是改掉一个小的生活习惯,无论大或小,任何一种改变都不是易事,只有持续坚持行动,才能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