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课改的难度,好多教育工作者都一云亦云的、咬呀切齿地把矛头指向中高考。急功近利之态跃然纸上。
其实中、高考的存在绝不是阻碍课改的理由。就培养人的目标和过程而言二者是统一的。应该有最佳的契合点。何况中、高考也在“课改者”的口诛笔伐中主动或被动的改变,看似在“迎合"课改。最高形式地反映了当今中国教育的无奈。
教育要有定力,学校力戒浮躁。
不是所有的改革都需要大刀阔斧,激流勇进。不是所有的改变都叫改革。有多少改革家连“教改”和“课改”都没分清就已勇立潮头了。有段时间,心灵鸡汤般的教学理念让我等无地自容,愧为人师。改革要有“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可教学改革不是朝种夕收,需要久久为功。改革不是改变学校的制度和实践,而是不慌不忙的以一种文化代替另一种文化。是持续改变,需要传承和发展,需要更加科学的决策过程和机制保障。这样才会发挥持续效应,让教育在“量”的积累中产生“质"的飞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教育人绝不只是教育范畴的事情。教育改革不可能孤立进行,更不要奢求独立特行。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所以,教育自身要冷静。教育不复杂,也没那么简单,不会有立竿见影的、现成的“模式”让我们去照搬。
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你就不会过多地相信那些轰轰烈烈,此起彼伏的课改“成果"啦!
摒弃功利,从改变自己做起,不慌不忙,让一切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