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在父母和朋友的眼中,我一直是个遵守规矩、老实本分的孩子,爱学习、不贪玩、不早恋、不叛逆,曾经是爸妈们的骄傲,朋友们的“情绪垃圾桶”,看似很幸福,内心却仍患得患失,我知道爸爸爱我,是因为我活成了他希望的样子,朋友爱我,是因为我很会照顾她们的感受,她们说什么,我都会赞同。那时候,我对自己的判断很消极,认为自己的性格和长相不受喜爱,只有不断地去取悦别人,我才能拥有持续的爱。
是不是听上去很可笑,难以置信,直到咨询过心理医生,读了武志红的《身体知道答案》,我才觉醒是外界评价系统在作祟,多年以来我总觉得生活哪里不对劲,但却习惯着没去深究。
终于,我离开家来到千里之外的南京上大学,我变了个人,从来没担任过班委的我,自荐做了班长,还在全院六个班里脱颖而出,第一个拿到校优秀班级的荣誉。从初一就梦想做校广播员,报名面试但也不敢去,终于在大学里如愿以偿,一做就是两年。在异乡我也想家,但却过得很痛快,离开了家人和朋友们的视野范围,做决定前不用再担心,别人怎么想,想做什么就去做。那四年光阴才不负青春二字。
毕业后,我又回到了家乡,在母亲的帮助下找到一份工作,国企、安稳、一眼望到头。整个人的性格又回到了小时候,胆小、内向、自我否定,但我毕竟尝过勇敢的味道,我并没有安于现状, 一直在折腾学习,但都收效甚微,一方面,我学的太杂,探索止步于学,实践的少,坚持的更少,另一方面,追求梦想的道路持续得到父母的打压,我再一次陷入对外界评价的焦虑。
有时心里真得很难过,父母越不认可我的努力,我越想证明自己行,但一到关键时刻,比如去别的公司面试之前,心底里的小孩总会跳出来大喊:擅自换工作,妈妈就不爱我了。我不能离开妈妈的支持和爱!成长出现倒退,小孩占据上风,我又抛弃了自己的选择。
在父母的眼里我还是个“孩子”,我要按照他们的价值观来活,否则就是不听话,后果就是会被不停的苛责。那种不愿忤逆父母,希望得到他们理解的想法一直困住了我,我把他们的评价放在我个人选择之前,当成我无法施展手脚的原因,这难道不是在印证着我的孩子心态么?
可我现在已是一个成年人,是一个有选择权、有承担责任能力的人,我有自己想要实现的梦想,最终也会过上和父母不一样的人生。《身体知道答案》这本书提到:人们之所以不敢做健康的自己,是因为在成长中,人们得到的积极关注是有条件的,逻辑是你必须做A,我才能给你B,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忽略乃至压抑自己内心的体验,只去关注别人怎么看待自己。
这种错误心态很多人都深陷其中,但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为了他人一时的评价而委曲求全,一再的退让和容忍是不能换来对方的理解。
我的朋友小半今年30岁,孩子已经2岁了,一家三口因为她父母的坚持,至今在一起生活,虽然她在家里很听话,大事小事都听父母的安排,但在父母眼里总能被挑出毛病,她们永远不能让父母满足。她没有选择“家庭独立”的初衷是为了得到父母“孝顺”、“听话”的评价,可结果如何?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不管多大,还是会被父母挑剔。
我不愿再做父母眼中的乖孩子,朋友眼中的乖乖女。我会坚定自己的目标,去尝试建立全新的体验,想换工作就先去面试十家公司,想认识朋友就主动搭讪。
我知道,改变潜意识中听信他人评价的路并不好走,但我是成年人,我选择,我负全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