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马路反反复复修了很多次了,曾经有一年全城多路段修理,直接冲上全国堵车排名前几位。
当然大修之后,也有很多好处,比如积水问题解决了,以前每逢下雨大家都戏称在城里划船。
这条路,最近刚翻修了一遍,路中央还是有一条大裂缝,或许是还没来得及修补吧。
我有那么一瞬间切换到主办方视角想到,如果这条路是我主导修理的,看着一定很难受,一是老百姓会抱怨,二是施工方这么明显的问题都看不到吗,三是这个事情还没完结啊。
这可能是我的完美心态在作祟。
这让我想到,最近工作上的一个细节。我们承接了一营销活动,第一轮活动规则刚好是指定周末上线,由于后台配置展示的问题,过了最后日期,原本已经结束的活动,又会显示新一轮周末可参与,与事实不符合。
这个问题明明一线的同事发现了,却没法改变。一来是一线人员无修改权限,二是有修改权限的周末不加班修改。这就给一线人员很尴尬的事实,得跟客户解释,得让客户和自己都接受可以修改的不完美,非要到工作日才能去修改和完善,且还不是第一时间修改,得排队等着审核,一线人员得耐着心中的不安和难受,跟客户疏导解释。
这是不是也是完美心态在作祟呢?
今年跨年听罗胖演讲,他提到清华大学的导师开始走进学生,创造机会与学生近距离交流,例如一起跑步、一起就餐、一对一面谈等等。他们开设写作课,一对一面批,清华大学梅老师说了一个写作课教学理念“全过程深度浸润”。就是要人和人之间的真实关系,不流于表面。真羡慕这种教学方式啊。那些走到学生中间,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务实做法,符合我对完美的期许。
其实修路也好、满足甲方需求也好,到达完美差那么一点点,最本质的原因是“完成任务”,完成了领导“交办”的任务,却没有满足真实的需求。若执行方从上到下贯彻一致,主动去发现需求,例如那条不完美的路,有人授权去修补;那个不合理的展示,有人授权值班处理。
有人发现需求,有人响应需求,人和人之间真实地去解决事情,用做事的心态,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让结果近乎完美,让自己没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