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英语课以故事《The little red hen》开场。本以为寒假里听了Monica的课程指导后,讲故事会更加顺利。谁知,当我一边学着几种动物的叫声一边讲完这个故事之后,有的孩子根本就不买帐,直接就说:“听不懂啊,老师!”好吧,我只好灰溜溜地下课,反思一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再来讲这个故事时已经是一周以后了。有的孩子提前看见我为他们画画,眼睛里透着好奇又感激的光,然后时不时紧握小手来我的办公桌前看看这本“故事书”是否完成了。我当时心里就想,有了这份光,我的努力就是值得的!
除了准备画,我还准备了很多道具,小花盆,浇水壶,面包......我拿着我的“故事书”,一边讲,一边启用道具演出来,这次故事,孩子们的眼睛一直都没有离开,有些悟性特别强的孩子会很兴奋地来一句:“哦,我知道了!”其他孩子也都懂了个七七八八。
在这一周剩下的英语课中,我也有意识地复习《This the way》,并且把《The little red hen》中的动作改编到歌曲中,也是为了我们后面的演故事做准备:
“This is the way we plant the wheat, plant the wheat, plant thewheat.
This is the way we plant the wheat early in the morning.”
.......
转眼,我们就又来到了第三周,上课前的周末,我在星海公园附近发现了宝贝——麦穗,于是捡了一些回来做道具。真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第三周的故事,开始了复述,当我提问题时,孩子们强烈要求再讲一遍,于是我带着画和道具又从头讲了一遍。看着孩子们满足的表情,我也很开心。故事之后,继续复述,我问他们,当小红母鸡需要帮助时,她的“朋友们”都说了什么?孩子们开始一边学着动物叫一边说着“Not I.” 我又问他们,当小红母鸡做好面包时,她的“朋友们”又说了什么?孩子们也学着动物叫,并说“I will, I will.” 也在这一问一答中,让他们去体会这个简单故事带来的深意。
第四周,我们真正开始来演这个故事啦。我们分成四组,我和一个同学演小红母鸡,另外六个同学两两一组分别演小猪,小猫和小老鼠。其中,有的同学演到一半的时候就开始抗议了,她说:“老师,我想去帮助小红母鸡。”真是善良的小姑娘啊。最终,我们还是按照原故事内容演了下来,孩子们也亲身体验了这个有趣的英文故事。故事里带来的寓意——助人者助己——也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
意外的收获是英文句子的活学活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班上流行的一句话就是:“No, you won't!”
英语课的主题,我也是选取了跟故事相关的内容——日常活动和体育活动。我们从一首《HaHa this a way》的韵文开始,没想到第一遍唱完,孩子们就喜欢上了。头两天里,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用力地模仿,大概在第三节课上,孩子们就问,可不可以唱:
“Now we are sleeping sleeping sleeping, Now we are sleeping all day long.”
我说可以啊,于是允许他们一人想出一个动作来唱出来 (也可以说中文,我来告诉他们相对应的英文)。于是我们就有了swimming, running, eating, crying, laughing, sitting......由于孩子们被允许创新,她们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这个游戏持续了一周多,孩子们关于动作的词汇量也扩展了。
后来,我们又学习了《Busy Daisy》,这也是一首韵律感很强的韵文,孩子们也是非常非常喜欢,并且不需要我解释就知道,它讲的是一个人在一个星期里从周一到周日忙着做不同的事情。当孩子们真的进入那个语言之流时,翻译显得那么苍白。
《Row your boat》上学期就已经教过了,但是孩子们没有学会,今年受维宁的启发加上了空间体育的节奏动作,三天就学会了。低年级的孩子,喜欢节奏和韵律,喜欢重复,通过模仿来学习,一点都没错。
当词汇量足够大也足够熟悉之后,我们通过“Am I sitting?”的句型来复习所学过的动作。孩子们通过一遍遍地回答“Yes, you are.”和“No, you aren't.”来巩固知识点。也通过我说动作他们做的方式来强化这些词汇。
当我想考察他们是否掌握了时,我便开始玩猜动作的游戏“What am I doing?”这时候孩子们就必须说出我演示的动作了。谁说我们不考试?只是有点隐秘而已。
3月,正值春天的季节,主班老师杨妍唱着中文版的《春天来了》,我也附和着唱英文版的《Spring is coming》。春天也就在我们的歌声里,越来越近,直至鸟儿归来,花儿开放,河面荡着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