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由!知德者鲜矣!”
【华杉讲透】:“孔子这是在呵斥子路:仲由!能真正知道德的人,太少了。如果一个人真正知德,则其性情际遇之乐自然充足,而偶来的各种好的、坏的遭遇,对他的安心、充实和快乐,既无所加,也无所损。”
《华杉讲透论语》:“「德」我们从小就受教育,要正直,要善良,要尊老爱幼,要努力拼搏,要勤奋上进,还有五讲四美三热爱等。但我们一直没有被教导,『德』是内心强大,是安心,是生知安行,是用舍行藏,死生祸福,不动于心。这不能不说,是品德教育的一个缺憾。「德」是知行合一,你不能说这道理你晓得了,你一定是遇到了那事,在那艰难困苦中磨练过,真正成长起来,才有了这德。”
《华杉讲透论语》:“窘迫和困难,给君子一个看自己、看别人和看世界的角度,没有苦难,就没有进步,一帆风顺,是不能到达彼岸的,总要有艰难困苦、惊涛骇浪,才能成就大智大德。”
今天这句话让我看到,自己并不算有德之人。因为一切仅仅停留在「晓得」这些知识的层面,在具体的事情上、在行动中还没做到。甚至今天这句话也让我看到,自己过去并不完全晓得『德』是什么。
「德」最重要的是内心强大。而且,我现在才明白,强大的内心是在事情上历练出来的『结果』,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它是需要经历苦难磨练的过程,这个过程会有多种情绪交织、起伏,但最终因为一次又一次地直面困难,不退缩,发展出来的。
这句话也端正了我对困难的理解,我发现自己过去对「苦难」是有偏见的。偏见的原因是,我将『一帆风顺』预设为了幸福、快乐和好运,想要追求人生的一帆风顺。但现实并非如此,带着这个预设就会自己给自己的人生徒增很多烦恼。其次,这些经历也是不断地让我体会“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道理。
我看见当下自己对“不理想的”遭遇并不能接受,是我的预设跟定义了『遭遇』,自然带来了好或不好的解读,而非中性地看待。
人生画卷更像是在大海中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