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发生在一百年前
话说1912年,在魔都上海,将迎来一位旷世奇才!
他,集音乐人、戏剧家、广告人、诗人于一身;
他,胸怀天下,融贯东西;
他,以文化的高度直击现实的洼地;
他,行事专注,一生著书立说,感化众生。
他,一曲《送别》流行大江南北,赢得粉丝无数。
没错,他就是弘一法师:李叔同
李叔同功绩卓越,在诸多文化领域颇有建树,不必赘述。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是,李叔同作为中国近代广告设计的奠基人之深远贡献。
1912年,《太平洋报》即将登上历史舞台,由李叔同作为“创意总监”,负责报纸的广告设计。话说李叔同并没有接触过广告,在东京美术学校学的是西洋画,属纯艺术,怎么把艺术与广告结合呢?
你会什么不重要,你会学习才重要!
要不说李叔同是奇才呢,查了些资料,就搞明白了广告是怎么回事。还发现市面上的那些报纸广告有很多问题,他就要创新啊。除了自己编辑、设计、排版,还写教材分享到朋友圈,不一会儿就影响了一批人,连报界老大也跟他学。
李某提出了他对当时广告设计的创新理念:
1、排版
那时候的广告设计,广告与整体版面严重脱节,广告位常被读报人忽略掉了,甲方做广告没效果。怎么办呢?李叔同就提出,要在每一版中都插入广告,文中、文末,能放的都放,让人一眼看到!于是,广告点击率顿时爆表,甲方高兴了啊,就天天来做广告。不过人家可是高手,当然会注意排版规则咯,版面设计的就是好看、舒服,不得不服。
(李的实践告诉我们,要多站在客户的立场考虑,为客户解决问题)
2、文字
原先的报纸广告,文字长,内容多,表述啰嗦,谁看得下去啊。一个字——“删”,把文字减少,提炼,一语中的。再把文字分版块排列,注意疏密、审美,让人一目了然,分分钟读懂广告信息。
(李的实践又告诉我们,要站在目标受众的角度多研究,多想想消费者需要什么)
3、图案
那时候,图案更是稀缺啊,一眼看去全是文字,密密麻麻,缺少变化,不够醒目,视觉冲击力太弱。必须图案化、扁平化、艺术化,李叔同就创作各种新奇的图案、图画,图文并茂,人家可是第一个引进人体模特画的艺术家啊,最后搞得大家把他设计的广告当艺术品看。
(李的实践还告诉我们,要站在专业的高度多实践,对自己高要求,增强自我竞争力)
4、形式
样式也要新颖,不能形式单一,死板枯燥。要关注新媒体,善用新的广告语言,比如小说广告、电报广告、杂志广告等等。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
(李的实践同时告诉我们,要多关注新媒体,比如微信啊之类的)
5、时效
连续数月,甚至数年只看一个广告,你会怎样?想想脑白金,是不是一听就想吐啊。广告人不能把读者当白痴,广告是和受众互动的过程,要留下美好的回忆!李叔同设计的版面,隔几天就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就是吸引你,让你记住,圈粉。
(李的实践最后告诉我们,做广告,搞设计,创新是立身之本)
要认真,要专业。
1912年4月1日,李叔同设计的《太平洋报》以“上海四十年来所未见”,“中国开辟以来四千余年所未见”副题,连刊三天,轰动上海报界。
随即,广告业务接踵而至,成为上海滩传媒界的一匹黑马,李叔同倡导的版面设计原则也被纷纷效仿,上海报界大佬广招人才,力求创新突破,这股潮流促使二三十年代上海广告业的发展与繁荣。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步
今天,信息高度发达,知识却越来越碎,所以我们要探根究源。回看李叔同百年前的设计理念,依然值得借鉴。李叔同将广告和艺术结合,而且个人的艺术修为极高,给当时的广告开辟了一股新风,不愧为中国广告艺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那末,《太平洋报》的广告长什么样?
(图片来自《李叔同美术广告作品集》,郭长海、郭君兮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