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看了《跃迁》,觉得高深看不懂。本来想硬着头皮往下看。后来想到猫叔说,刚开始看书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不能用高深的大部头打消积极性。于是我就把这本书放在了一边,看了小马宋的《朋友圈的尖子生》。
存在的问题
入眼入手不入心
小马宋把他朋友圈里与众不同的尖子生写出来,剖析他们的成长经历,原意是带给我们启发。然而我看的时候,特别容易就切换到看小说的模式,看完就忘只记大概情节,不记具体内容,更别提学习借鉴了。
比如我看到脱不花,感慨她高中肄业,17岁闯荡北京,恰逢广告界初兴的好时节,也幸遇生命中的贵人们,一路成长一路歌。虽然看的时候会由心地觉得哇塞,这个人好牛,但是并没有更加深入的思考了。甚至合上书,我也只讲得出她的部分经历而已,问我学到了什么——nothing。因为我看的只是故事,不是她这个人,更不是她的人生经历。
我本能认为她的能力是我达不到的,她的境界也是我难以企及的,所以就认为跟我没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有这个感慨呢,因为正好看到另外一个朋友也在看这本书,分享她的读书感悟,很明显能看出来她确实从中学到了很多。
我看书总是很容易浮躁,不专心,总想一目十行好像有人在后边追,看的特别敷衍了事,入眼不入心。只有手写下来感悟才可以专心,否则看完就和没看一样。
如何改进
我目前的方法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要点记录下来,并通过输出读书感悟,进一步强化这些观点或感悟。
过云雨老铁建议我:“认真地只字不差的阅读”,不要一目十行,不要求快。而且去过看不懂,让自己再回去不懂的地方重新看一遍。
快,会让心情浮躁。慢,才看得进书。
她认为很多别人觉得很好的书,因为我们自己的读书理解问题,所以看到的面都不一样 ,所以别人得益很多,自身却全然无所得。
不同定位
今天和姐姐沟通交流,她说自己写读书感悟的目的,力求对别人有一点点启发。
而我的定位是加深自己看书的印象和理解,尽量在感悟中关联自身实践。对比一下自己的定位好像挺低的。但是我的阅读基础目前有点浅,所以说这个定位对我来说是适合的。
如果只是从自己角度,就是自嗨,如果从读者角度,那就是分享写作。
到了一定的阶段之后,一定要提高自我定位,否则的话,读书感悟止步不前不会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