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看了电影节的第二部电影,衡山电影院《美国动物》。
在衡山电影院,拿到了今年电影节的观影手册,
所以mark一下,以后每次电影节记得,在衡山电影院安排一场。
影片的主要情节如下,一言以蔽之,美国历史上最大胆也最破绽百出的抢劫案。
纪录片与故事片手法相结合
本片第一个特点就是纪录片和剧情片结合的手法,一面用纪录片方式,采访这四个真实人物的回忆。另一面,让演员去演绎这一出荒诞不经的抢劫案。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抢劫本身充满了荒诞性,甚至还挺搞笑的。但笑过以后,给人深思——为什么这件事情会发生?我认为这部电影在主题上,和韩国电影《燃烧》有共通之处——年轻人在社会上,已经失去了信心,失去了继续生活下去的激情和希望。
就像《美国动物》里四个清清白白的年轻人,抢劫并不因为钱。而是他们反复在台词里提到的,
“他们总是期待着一些,可以真正改变他们人生的事情。但他们在生活里所期待的事情,永远没有发生。”
这起抢劫案,并不能用这四个年轻人的闲极无聊来解释,而是整个社会中的对于年轻人的压抑,让他们觉得不如一搏。就像《燃烧》中的富二代,烧仓房并没有什么现实上的意义,甚至也不是无聊,只是他期待并想让这件事情发生而已。
影片开头就有一段倒着扫街景的镜头
能把同样的风光空镜头拍出不同的感情和价值取向,挺好的。
缺点在于主题略分散
如果说缺点的话,就是主题有点分散,一方面本片在探讨社会问题,包括纪录片的风格也加深了社会问题的探讨。影片自始至终在讨论,为什么?为什么这四个年轻人,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去实施如此莽撞的抢劫,彻底毁了自己的人生。
但另一方面,影片隐约有一个副主题,就是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就比如说男二去荷兰,其他人以为他没有去,而他以为自己去过。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不同人的视角会看到不同的真相,每个人都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去阐述同一件事情。但这样罗生门式的探讨,和影片真正讨论的主题是有一些不相关的,两个交错的主题,带来了一些混淆和弱化。
少年人的崩溃一样悄然无声
之前有篇刷屏的文章——中年人的崩溃是悄然无声的。其实少年的崩溃也是一样。
影片里的四个年轻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牢笼似的生活里。他们自己追问自己,在生活里期待着改变,可是改变成什么样?他们自己的也不知道,只是为了可以活的不一样,就足够了。现实的生活,逐步逐步摧垮了他们对于生活的信心。于是他们想,只要改变就行,不论好坏。这起抢劫案,是他们用自己的人生前途,声嘶力竭地呐喊:我不想要这样的生活,我想要改变。
影片的主旨其实就是海报上的那一句话,nobody want to be ordinary
包括最后结尾,主角对着镜头说,“我们小的时候,每个人都告诉你,你并不普通,你很特别。而当你渐渐长大,你最终将不得不发现,自己原来就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人。也许一辈子,就是和父母一样,平凡普通的生活。这种期待和现实之间的落差,我觉得才是真正引起他们抢劫的诱因。
四个人的真实结局
多说一句,最后四个人的现实结局,很有意思。一个成了作家,有一个成了健身教练,业余写监狱健身的书籍,一个学习制作电影,一个学习绘画,特别擅长绘画鸟类。四个人,犯罪以后,却多多少少走上了艺术人生的道路。这种骨子里的不安分,对现状的不满,就是罪犯和艺术家的相似点吧。
也有可能这四个人在联邦监狱呆了七年以后,出来了就大彻大悟了,想做一些真正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不约而同地成为了文艺工作者,略略略。
国内应该不会引进上映,先睹为快了。
评分——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