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怕是机缘巧合,圆明园几次闯入了我的视野。面对着仅存的残垣断壁,我其实想象不出曾经的它是怎样的辉煌。
5个故宫,三个英国皇家植物园,3.5个凡尔赛花园……从整体布局到排布水系,从建筑外观到使用功能,无不凝聚着设计者和建筑者巨大的心血和智慧。
丈量天地,布局咫尺。容九州于其内,藏四季在朝暮,揽山川为丹青,执椽梁为诗赋。极致的理智背后是极致的浪漫。
可是那一场浩劫……不太敢去想,无尽的惋惜痛心。长矛弓箭终究抵不过船坚炮利。
为什么会有侵略行为?因为落后就要挨打,因为清朝后期的闭关锁国,因为科技没有好好的发展……
可是我们跳出问题本身,有没有想过,无论落后与否,侵略是对的吗?纵观中国历史,中国在贫穷落后的时候曾多次被侵略,但是,在中国强大昌盛时,却不曾侵略过任何国家。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和西方其实一直是两条不同的发展路线。中国自古就在乎天人合一,在乎系统,在乎全局,在乎用一种内在的力量去与天地共同协调发展。
而西方则不然,他们更在乎流程,在乎具体的方法,在乎立竿见影的效果。
经常有欧洲人问,当年郑和下西洋真的到过马来西亚吗?他们说,如果真的到过为什么不把马来西亚当做殖民地管起来。
外国人永远理解不了中国的文化。因为我们老祖宗很早就告诉我们,能不战就不战,实在不得不战时,也必是“师出有道”。
《孙子兵法》开篇便告诉我们“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西方的兵法都是强调如何进攻,如何战胜敌人,而只有孙武老先生是站着天地苍生的角度去看待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便是中国文化中的敬畏之心。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大。外国人总爱用“必胜”,而中国人只求“不败”。中国文化中的智慧,博大精深,因为我们会用系统的眼光去看问题。胜利好吗?当时还不错。可是,胜了之后,必定会有人心存怨恨来报复。
中国文化中讲求“点到为止”,我们看功夫片,真正的高手,都不会直接要害,取人性命。只要让对方知道他技不如人就好。赢的人,看不出赢,输的人,看不出输。这才是最高的境界。
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里面的第七卦,叫“师卦”,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师,乃“兴师动众”的之意,即zhanzheng。师卦的结果就是共同毁灭。
我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按照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发展,我想那会是一个指数型曲线。而西方的发展是趋于线性的。
指数型曲线的特点是开始一段时间是很平缓的,但是越到后来就会出现级数级的变化。而线性的变化增长速度基本不变。
如果给我们足够的时间,中国的发展和西方相比绝对不在一个量级。但是,恰恰就在我们还没有发展得那么好的时候,西方的线性的发展恰恰超过了指数曲线的数值。表面上看,我们确实落后了。
我们继续设想,如果没有贪得无厌的侵略,中国在这条敬畏天地,天人合一的道路上,会发展得如何。
心中有对自然的敬畏,至少自然环境不会破坏得如此严重。心中有对良知的敬意,至少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好了,就会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路。
可是这终究只是我们理想中的桃花园。贪婪和自私永远存在于人性之中。恃强凌弱依然让有些人成为披着西服的野人。
于是,便出现了电影院效应,前排的不遵守纪律站起来,后排的也必须跟着站起来一样。
我们没有办法,为了自保又必须从头开始学习西方的那条道路,从后面追着撵着。慌乱中,把自己手里曾经的宝贝丢得所剩无几。
既然如此,又该如何?
我们重回我们的古老经典中去寻找答案吧!易经中始终贯穿着两个字,元、贞。元为始,贞为坚守的大道和原则。从根本上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原则。
易经中“师卦”之后是“比卦”。“天涯若比邻”的“比”,比卦中有四个字,叫“不宁方来”。
在二战期间,全世界很多国家不肯收留犹太人,只有中国打开大门。各国的犹太人只是寄居某地,他们称自己为“犹裔美人”“犹裔英人”,但是犹太人到中国后,没有一个人这样说,他们都说,我是中国人。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力量,海纳百川。
我们的祖先早在有人类繁衍生息的时候就告诉我们,比邻而居,守望相助。孔子更是在《礼记》中勾画了“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
稳自己根基不动,取外来之精华。
21世纪的zhanzheng代价太大,武器都太先进,谁都不敢轻易地兴师动众。一旦动起来就是同归于尽。我们只能走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相互借鉴、相互扶持。
至于人们到底有没有这样理性,就看自己的造化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道无常,常与善人。国家也是一样。
所以,各有天命吧!顺着心中的良知,循着天地的大道,尽人事,听天命。
这篇文章写完了,我也是很奇怪,一个毫不关心国家大事的中年妇女,今天为什么会瞎想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