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完美落幕,理科博士陈更的夺冠,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热烈反响。随之而来的还有大众对《经典咏流传》《朗读者》等文化综艺的热情。
当然,这种文化类综艺变成一种热潮,得到大家的关注、认可,也是有其必然原因的。
随时代发展,时间流逝,中国在一步一步高质量地发展,教育质量也越来越高,大众受教育程度愈发高了。这也就意味着,观众的观影素养有所提升,对于节目内涵的要求随之也变得更高。当观众取向发生转变,一旦有一档达到甚至说超越这样要求的节目出现,节目就会获得较大的成功。这时候市场的导向性就会使更多电视工作者对文化类节目的制作感兴趣。这也开启了一个良性循环。
除此以外,文化类节目对中国人本就是有吸引力的。文化类节目传达的更多是中国古典文化,包括诗歌、古文,当然也包含像《朗读者》里的经典文学。对于我们的古典文化,在每一个人的受教育生涯里,都会沉淀出对古典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与好奇。不过以前我们习惯于将这些优秀作品禁锢在书本上,习惯于将它们束之高阁。当综艺以一种新形式出现的时候,人们本身就会带着期待与好奇去接触,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其受众面。
当然,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火热一定离不开它们作为综艺节目的定位。综艺节目这一形式,给予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活力。《中国诗词大会》通过选手和百人团的竞技答题,让诗词的交流发生在各行各业的人身上,而不像以往的一些节目,只是寥寥几人在探讨诗词。同时康震老师的作画、图片线索题、文字线索题等题目的多样化,是作为综艺节目吸引观众注意度的基本,但这恰恰让诗词变得更加丰富和灵活。还有《经典咏流传》中,把现代的音乐与古代诗歌结合,甚至第二季中还增加了廖昌永老师作为音乐上专业嘉宾,这些形式上的多样,以及元素融合时,各元素对专业性的高要求都让文化类节目变得更加精彩。
若说综艺的定位是文化类节目吸引人必不可少的一环,那么节目的内容即是这些文化类综艺存活的根本。文化类节目,顾名思义,即给大众传递优秀文化,引起大家对优秀古典文化等兴趣与共鸣。《中国诗词大会》在第一季时,很大一部分批评的声音是评价其内容太过简单,无法真正展现我国深厚的诗词文化。而在第四季中,不难发现,题目的难度已提升了许多,这便是在批评的声音中做得更好,在内容上表达得更加充分、丰满。也正是《中国诗词大会》一季季的深挖诗词,《经典咏流传》中从古诗到更广泛的经典美诗,《朗读者》一个个主题、一层层推进,在内容上不断传达有着丰富、深刻意思的古典文化,这些文化类节目才能取得如此大的进步与成就。
在今天这个国家不断进步的时代,文化类节目的百花齐放,无疑是对我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更是对我们建立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途径。
文化类综艺,有诗意,有美感,有深度,更有风骨。文化类综艺从观众的视角、节目的定位以及内涵的丰富上都下了不少功夫,也让这三点成为它们如此吸引观众的独特原因。
高一一班 冯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