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能让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01
现在的教育培训机构真的太火了,真的。
这是我在做了几天课程顾问之后最大的感受。
我本科专业是学计算机的,但在经历四年的痛苦与折磨后终于妥协:编程这件事谁爱干谁干吧,但真的不适合我。遂决定转行,然后就找到了现在这个工作。
课程顾问,听起来是很高大上,但当我体验了第一天,然后跟我的朋友描述时,他一针见血:“你这不就是电话销售么。”
是啊,就是销售。我所在的公司是一个主要做中高考冲刺的教育机构,我的工作内容就是不停地打陌拜电话,约孩子家长上门,然后面咨,签单。
带我的前辈第一次交代我要打陌拜电话时,我是抗拒的。谁都知道,陌生骚扰电话在哪都不受欢迎。
可事实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我真的太低估了家长们的焦虑了。
我对着前辈给我的初三家长的联系信息,第一通电话打出:
“您好!我是XX教育的贺老师,您的孩子刚刚中考完,考得还好吗?马上就是暑假了,有没有考虑给孩子报一个新高一的衔接班?”
02
其实我有什么资格自称老师呢,我现在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新人。
可是这间办公室里的每一个人都自称老师,每一个人相互之间的称呼也是X老师。
再说到我打出的第一通电话,上面已经交代了,其实我是不抱希望的,我原先以为的是电话那头的家长在听完我那一通话后会直接挂掉电话,或者礼貌一点的敷衍几句后挂掉电话,就像平时我们接到类似的推销电话时做的那样。
“XX教育,没听说过呀,老师您能具体介绍下吗。我家孩子中考考得不错,但上不上得了金中还难说,暑假我正准备给她报班......”
大家应该知道,做销售的其实都有一套话术。
每一次的成交过程就仿佛是在打一场心理战。
课程顾问,说白了就是销售,售卖课程。
家长有意向怎么引导?
家长迟疑了如何打消?
如何给家长施加心理压力?
……
诸如此类一整套,在我上班的第一天带我的前辈就给我发了一堆资料。
“只要你能把家长约上门,谈单的事我来。”前辈这样跟我说。
我就照着资料里交代的,一步一步引导,最后电话那头的家长和我约好:这周六上门。
03
我没想到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可是经过了这么几天的实习,看着公司接待间络绎不绝来来往往的家长,我已经习惯了。
“贺老师,你来的巧啊,正好赶上暑假。暑假,在我们这行,就是捡钱的日子啊~”午休闲聊时,同事谭老师这样和我说。
其实我知道家长们重视孩子的教育,说实话,谁不想给孩子最好的呢?
可我想不到的是他们已经焦虑到这种地步。
这周办公室的李老师签了个大单,小四升小五暑假班全科,12万,两个孩子,一个儿子,一个侄女,总共二十几万,刷卡的时候我听到那个家长在说:
“是啊,李老师,您说的对,这小学基础不打好初中可怎么办,初中要考不好怎么上附中呢?”
说实话,我知道江苏富豪多,南京尤甚;我也知道家长们的焦急焦虑。但我还是被为一个小学暑假班豪掷数十万所震惊。
那会儿我看到办公室里的同事似乎都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样子,只能默默在心里感叹:可能是我见的世面太少了吧。
对了,前面提到的金中和附中都是南京数一说二的高中,中考名次不在千名之内,那一般是上不了的。
此外还有二十九中等名校,据朋友圈里卖房子的朋友说,29中今年的高考喜报出来后,周边房价都跟着涨了一波。
04
作为新人,我是没有资格跟家长面对面交流的。
“因为你业务不熟,拿不住家长。”这是前辈的原话。
也正是这句话让我坚信了心中的判断:这哪里是顾问,分明是忽悠。
看着办公室里的各位老师们对着家长舌灿莲花,看着各位家长几万几万地向外掏钱,我的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难受。
“不能让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可这分明又是一场场典型的愿打愿挨。
对了,我也是这几天才了解到,办公室里的几位老师都是大专毕业,就连主管,也只是个三本。这个发现一度让我这个总是遗憾没上211的普通一本生有些膨胀。
可是在听到爱八卦的谭老师午休时和我说:“你不知道,咱主管一个月光提成就拿四万多呢”后瞬间泄气。
我有什么好膨胀的呢,一个刚出社会什么连养活自己都困难的新人。
我能感受到办公室除我之外的每一个人都很亢奋,家长来的越多,也就意味着,收入越多。当然,我一个连转正都没的新人自令当别论了。
小升初,初升高,中考冲刺,高考冲刺……往来的家长有富裕有小康,但无一例外,掏钱或刷卡的时候,分外慷慨。
05
我想起了在今年四月里看的那部印度电影——《起跑线》。
电影的剧情是一对印度的中产阶级夫妇为了让自己的女儿皮娅接受更好的教育想尽了各种办法最后不惜假扮穷人进行欺诈。
为了让孩子未来能实现阶级跃迁或是至少保住现有的阶层地位,这对夫妇劳神伤财、忍辱负重甚至是不择手段。
我想我们中国的父母应该很能从这对印度夫妇身上找到共鸣。
在人口基数庞大的亚洲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从来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其实大家都已觉察,在我们这个时代,上升的通道正越来越窄。
教育竞争的愈发低龄化,正是人们对于后代发展危机意识的本能反应。
“绝对不能让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种心态在群体发酵后,形成了所谓“一步落后,就步步落后”的怪圈——孩子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
电影中我们看到的学区房、摇号、走后门、教育商业化等现象并非特殊国情已是普遍现象。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抨击某个职业或是某个现象,我只是为我这几天的所见所闻感到诧异。
至于解决办法,现在的我也无从得知。
最后,因为价值观不和,在结束所谓7天试岗期后,我离开了这间公司。
作者:贺朝朝,一个还在找工作的9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