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日阅读习惯之45/100)
想要熟练掌握一些知识,就要创造一些概念组块,就是通过意义将分散的信息碎片组合起来的过程。这也是将知识打包的一个过程。
01组块打包的过程
构建组块能帮助人们利用意义,组合起信息碎片,这是一种心智上的飞跃。新的逻辑整体更便于人们记住组块所包含的信息,也便于将其融入更大的学习背景。一个组块不过是一个更加复杂的记忆痕迹,包含长期记忆的组块可以释放工作记忆空间。一天之内再次强化学习模型,在构造神经模型的起始阶段至关重要。
第一步:将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组快的信息上。专注的联系和重复是创造记忆痕迹的过程。
第二步:理解是把基本概念打包组块的重要步骤。暂时只要求基本理解,即合成信息得出关键要义。
第三步:获取背景信息,不仅看到是如何组快的,还有何时何地使用它们。背景信息意味着跳出初始问题,用更宽广的视角看问题。练习可以增加神经元网络的带宽,这样连接到组块的神经线路不仅稳固,而且条条道路通组块。
从下至上的组块是指练习与重复可以帮助建立和加固每个组块,可以轻松调用;从上至下的组块,让你能看到知识在宏观图景中的位置。
实用技能:快速浏览章节,或去听一场条例清晰的演讲,都能让你获得宏观的图景。它会指引你看到自己构建的组块在宏观图景中的位置。要最先了解重点概念和要点——它们往往是章节大纲、流程图、表格,或者思维导图的核心内容。只要完成这一步,接下来就是填充细节了。在学习即将收尾时,完整知识版图就算还缺上几块拼图碎片,也不会影响总览宏观图景。在睡觉前看一下重要概念,对理解概念的关键点和记忆概念会很有帮助。
02回想的重要性
试着回想学习材料,即提取练习,让大脑提取关键概念,而不是重复阅读被动地获取知识,将可以更集中、高效地利用学习时间,效果比单纯阅读材料好得多。一定程度上,回想有助于形成神经挂钩,这样就能把思维悬挂在上面,但不是不能扔的太久才去回想,否则每次都得从头开始。一旦可以写下来了,下一次“防忘”复习就可以拖的久一点。
重复和练习的背后是大脑在创建固化组块,这个过程会很枯燥。相同时间内。靠练习和回想材料,可习得的内容和学习深度都远远超过了其他方法。
实用技能:常把知识挂嘴边。每天学习很重要,可以只学习一会,但要保证所学知识脱口而出。
03离开书桌回忆材料
为发散模式预留出时间,离开平时学习的地点,有助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增进理解。
实用技能:学会整理课堂笔记和阅读笔记。组块越来越多,如果疏于练习,拼凑宏观视图难上加难,因为拼图的碎块已经暗淡不清了。
04穿插学习
已经掌握的知识再反复练习,称之为过度学习。一旦掌握的概念,如若继续练习,并不会去强化长期记忆的各种联结,甚至还有副作用,就是拿着锤子到处找钉子,可能觉得什么问题都能拿拿一把锤子解决。
实用技能:建立知识的索引卡片,问题写在一面,题目和解体步骤写在另一面,然后洗牌,随机抽出一张,让大脑从各种解题技巧中找出一个合适的来。
05搭建强大的组块步骤(特别适合学习数理化)
第一步:列出一个难题,手里必须由答案才可以,不能偷看答案,不能跳跃步骤。
第二步:重做一次,格外注意做题步骤。
第三步:休息一下,一定要给发散思维预留时间,让它消化这个问题。
第四步:睡眠,睡觉前把问题再过一遍。
第五步:再来一次,第二天就要重做一遍,相当于刻意练习。
第六步:添一道新的习题。
第七步:“主动”重复,可以在头脑里回想解决题目的关键步骤。
建立和强化不断联结在一起的神经元网络,组块会更丰富、更强大,这里用的就是生成效应,较之于单纯阅读,生成(回想)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学习。你越是努力回想材料,知识在记忆中植入得就越深,这种提取练习是最强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
掌握新知识是需要时间的,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会有困难,但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困扰期过后就会发现知识基础已经往前迈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