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鸣
我看过不少作家的采访文章,他们大部分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童年时期就开始大量阅读各种名著。好像是阅读名著这件事引领着他们日后走上创作的道路。
我对这个发现一度感到焦虑:我没有大量阅读名著的经历,是不是注定我这辈子成不了作家?!
最近我想通了一件事情,我之所以后来爱上写作,跟我小时候的阅读经历密不可分。这样一来我突然感到几分释然:我还是有两分作家的特质嘛!
小时候我的父母是造纸工厂的工人,他们常常在废纸区捡一些小人书回来给我看,那就是我阅读的启蒙。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我也不例外,我常常缠着父亲跟我讲小人书里的故事,每一次听故事都是绝佳的精神享受。上小学之后我不再满足于让大人讲故事,而尝试自己去读懂这些小人书。那时候识字不多,一本书里有很多字看不懂,我所看到的故事其实是“残缺”的,但我会根据书上的图画进行故事加工,把看不懂的部分通过自己的想象来还原。说白了,就是自己编故事。我不光编故事,还把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在我讲故事的时候他们常常发出疑问:“你上次明明不是这样说的……”“哎呀,故事有趣就行,管那么多干嘛!”当时我能把一个故事编出几个结局,而正是这种编故事的能力让我日后走上了小说创作的道路。
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我的认字能力也比同龄的小伙伴强得多。看书过程中有很多生字是重复出现的,即便这些字我没有学过,但从上下文语境里我可以猜出它们大概的意思。在日后的语文课上我的猜想不断被证实,这一点让我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自主阅读培养了我自学的习惯,这个习惯在往后的岁月里对我影响深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读确实影响我一生。
受限于成长的环境,小学到高中我所接触到的课外书基本上都是故事集和杂志,大部头的名著基本上没有看过——当时也没有时间和耐性去看这一类作品。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我的阅读是不成体系的,甚至在高中三年里,我在阅读方面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至今想起来还是觉得非常可惜,在那个年龄段,开拓眼界其实很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大量阅读。阅读经历的缺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的个人成长。即便后来我上了大学,心智水平还是停留在初中阶段,所思所想都非常幼稚,以致于做了很多自寻烦恼的事情。
这种情况直到上了大二才有所改变,那一年时间里我终于开始有意识地自主阅读。我常常在书店或者图书馆一泡就是几个小时,看的书大部分是文化历史哲学方面的。那是我十几二十年来精神状态最好的一段时间,常处于一种愉悦的心境状态中,很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眼界和视野在慢慢改变着。甚至连旁人都觉察到我外在的气质有了变化,变得更加从容和自信。那是我第一次真正认识到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阅读和学习可以让我一步步接近那个理想中的自己。也从那时候开始,我终于觉得自己不是在命运的浪潮中随波逐流,而是开始掌控人生的走向。我的小说创作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一写就是十年。
阅读和写作是一个吸收和产出的过程,它们让我的思想保持活跃,不断获得新鲜的养分。爱上阅读和写作是我整个大学生涯最重要的收获,甚至比我的专业课程还重要。功利一点来说,我的专业课程成绩在班上并不是最好的,但后来我找到了一份薪水最高的工作。在群面的时候我的临场表现胜过大部分同学,我对面试官的问题分析得最全面,而且表达上条理清晰。这些过人之处就是我通过长期阅读和写作锻炼出来的。
因为工作的关系,后来我在写作和阅读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阅读的内容也是以专业技术书藉为主。说实在的,阅读专业书藉有时候是一件枯燥无趣的事情,但对个人发展来说确实很重要。在工作初期我常常处于一种忙乱的状态:每天有很多事情要忙,但忙过之后基本上没有收获,个人技能几乎没有任何提升。而这种令人郁闷的状态也正是通过阅读来打破。通过一段时间的自主学习,我对专业技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最大的感悟是:如果你不知道某一项技术的存在,你将不可能用得到它。而阅读至少让你知道有那么一回事,这就是眼界上的优势。
从上面的经历可以看到,在我人生的各个阶段阅读都发挥出重要的影响力,而在小说创作上尤为明显。在跟大家讨论小说创作的时候,我常借用李小龙的名句:“我读得书少,你别骗我!”这话里有两分调侃的意味,也有几分是真实的隐痛:名著读得少啊,还能好好当个作家吗?当我的目标从“写手”转为“作家”,我真的为此感到过焦虑。虽然这些来年我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但由于种种原因,我看过的小说名著是很少的。这方面积累上的不足,导致我至今还写不出成熟大气的作品。越是往后我就越觉得自己底子薄弱,尽管常常迫切地想写出好作品,却始终力不从心。
最近两年我迫使自己耐着性子看了几部长篇作品。它们在语言风格、作品主题、人物刻画方面确实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而对比当代流行文学,传统名著也有一些不太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地方,如故事的开端普遍平缓而沉闷,需要耐着性子看个几万字才慢慢品出味道。这些发现都对我的小说创作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至少让我了解自己的写作水平处于哪个阶段,大概知道自己跟大师之间的差距。乐观一点来说,现在写得差也不是坏事,至少我在写作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嘛;现实一点来说,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等着我去阅读和学习,前路漫漫,这过程注定不会轻松。
现在网上到处可见一些快速阅读的方法介绍,对此我觉得不必盲从,自己喜欢就好。快有快的好,慢有慢的妙,有一些书可以快速浏览,而有一些书则需要慢慢品味。如果一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语言文笔,快速阅读能让人更容易看到故事的走向,但会因此错过一些更加精彩的东西,也许是一份美好的心情,也许是一些重要的感悟。小说创作几年来,心境几翻反复,有时热情高涨,有时低迷不振。而看回自己过往的经历,每次从低落状态挣脱出来,都是从自主阅读开始。所以当我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我常常会让自己停歇一段时间,通过阅读来重新找感觉。几乎每一次都能获得不错的效果。对我来说阅读是一种有效的调节方式,也是一个修心的过程。而在阅读过程中也常常获得灵感,有助于日后的创作。所以我常觉得,写作跟阅读是分不开的,没有高输入就很难有高输出。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虽然我在名著阅读的起点上慢了很多,但我觉得只要用心去追,总会慢慢跟上来的。这些年来我确实错过了很多阅读的时光,之前我真的为此感到自卑。但其实细想之下,阅读的影响力从未离开,即便在我暂别阅读的日子里,它还是化作不甘平庸的信念奔腾在我的血液里。我越来越感激童年时代的小人书,虽然它们早已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但它们还会留在我的记忆里,成为我生命中宝贵的财富。
可能有人会觉得“阅读富人一生”这种说法言过其实:热衷阅读的人那么多,并不见得人人是富豪,反而“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法倒是很常见。确实,阅读可能真没有什么用,不是每个人都能从中收获名利。我只是觉得每一本书里都藏着一个世界,带给人知识、方法、情绪、感悟,一个人从阅读中获得什么就要看他如何去利用这些东西。看完一本书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忘记,但有一些观点会融入你的思想,阅读的过程锻炼了你的心态,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我认为阅读最宝贵的地方在于开拓一个人视野,让人对这个世界理解得更加深入,会明白一些不合理不如意的情况为何出现,从而避免钻牛角尖或者抱怨咒骂。它让人以一种更宽容的人生态度去跟眼前的境况和解,在失意时不失勇气,在得意时不忘初心,让自己活得更从容优雅。这是精神上的富足,这种愉悦感甚至能超越物欲上的满足,令人终生受益。
最近简书活动精选举办了赠书抽奖活动,我也兴冲冲地参加了。我的运气不佳,连续三天都没有抽到奖品,当群里的朋友们不断晒出自己抽到书,我心中还是有点失望的。“抽不到手机,抽一本书也好嘛……”某个时候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就算抽到书,我有时间看吗?书架上还有六七本新书没有翻过呢!由此我再一次想到名著阅读的问题,想着想着便有感触写下了这篇文章。
最后的结论是:嗯,还有很多名著等着我看,所以也不差这一本了。我还是专心抽手机好了 >_<万一人品爆发说不定能抽个
“魅族全家桶”哇!——十几台手机码在台子上,也很酷!
点击原文,可进入我推荐的简书赠书抽奖活动。说不定你的运气比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