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李老师分享的绽放的生命,很精彩,同时心里也由衷地佩服他。
其实我也一直在想,如果我写我的经历,肯定没有那么精彩,也肯定没有那么棒!
我觉得如果要我写经历的,目前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高中之前。这个阶段我称它为:懵懂时期。
这个阶段,我没有出过桂平这个县城,小学、初中在家乡上学,高中在县城上学。小学时,每天都玩得很开心,有很多玩伴一起去干活、一起玩,没有什么烦恼。初中和高中时,成绩中上,不上不下,目标也不是很明确。基本不参加什么活动,也不和老师打交道,人际关系基本处于白纸状态。高考时,考砸了,狠狠地哭了一场。父母当时说:要不你去复读吧!考虑到家里的情况,我没有去复读,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上大专,心里有个声音告诉自己,努力学习,争取专升本(也就是3+2)。
第二个阶段是大学阶段。我称它为启蒙时期吧。或许是由于我第一次离开家乡、或许是我比较好学的性格、或许是我比较好奇的心理。在大学期间,我变得非常活跃,也非常喜欢和老师们聊天。各种活动我都参加,比如说篮球赛、文艺晚会、文章投稿、公益活动、勤工俭学等,只要能想到的活动,我大部分都参加了。当时我觉得我的生活非常地充实,忙各种,也很开心,还每天都会往图书馆跑,为此也认识了几个优秀的师兄师姐。周末,尤其是冬天,当舍友们还躺在温暖的被窝时,我起个大早去勤工俭学。早上做了三个小时后,还是往图书馆跑,下午做了工作,晚上还是往图书馆方面跑去。如果要问我整天往图书馆跑:学到了什么?我只能说我喜欢那里的氛围!勤工俭学,做过不同的工作,比如搞卫生、发传单、管理多媒体、家教等。因为管理多媒体(其实就是有老师去大教室上课,就帮他们开多媒体)这个工作,我们系的全部老师都认识我或者听说过我,后来同宿舍的同学上完课回来,还经常说:今天啥啥课,某某老师又表扬了你,说你工作负责……现在回想,能够被老师,而且还是我不认识的老师记住并且表扬,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经常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有一次,有一个老爷爷跟我说:如果你毕业以后,有什么困难,或者暂时找不到工作的,记得回来找我。我或者我的家人可以帮助你。当时真的很感动,我只是去陪老爷爷聊聊天,他却想着帮我解决难题!
每次课间,我都逮着机会去和各科老师聊天。我当时觉得,他们不像初中高中时的老师那样严肃,其实主要是我以前都没跟老师聊过天(因为这个原因,对我的工作有一些启发)。他们的一些观点深深地影响着当时的我和现在的我,也和一些老师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不仅是我向他们倾诉生活、工作,同时他们也会跟我说他们工作生活中的乐趣或者苦恼。这一刻,我觉得我是幸福的、幸运的!
大三时,印象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实习阶段,辛苦心不苦的时光。
我记得大三阶段,既要做毕业设计,又要实习。当时,每天早上蹬着一辆自行车去到实习学校,路程三十到四十分钟。中午在办公室休息,下午五点钟放学。由于是市区学校,不用上晚自修,所以实习班主任一般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多上一节课。所以,一般时六点左右放学。
而我当时,七点钟要去做家教。我没有额外的时间去吃饭,只能买两个包子在公车上或者到达目的地再吃。晚上九点之后,我自己一个人冒着严寒从家教地点,奋力地蹬着自行车回学校。因为刚好那段路没有路灯,黑不溜秋的,耳边只听到呼呼风声,现在想想都觉得有点诡异。晚上回到宿舍,开始做毕业设计。
这种情况,坚持了几个月,虽然很辛苦,但是心不苦,收获很大,锻炼了自己的意志,不坚持一把,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勇气有多大。
大专时,每年的综合素质名列前茅,文化分每年都名列前茅,最终以全系里的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专升本的名额……
第三阶段是工作之后。这个阶段:是不是称它为发展阶段。分配任务之前,因为一节试教课,我做了实验班的班主任,这个在学校是史无前例的,第一个新手接手实验班。在管理班级上,我更多的是借鉴了魏书生前辈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自己管理自己,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同时也结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说:以前初中高中六年我基本没上过讲台,没在老师、学生面前说过话……为了鼓励学生、锻炼他们的胆量,每节课上课之前,写一句名言警句在黑板,并说出自己的看法……刚开始,毕竟是农村学生,他们都不敢说,甚至不敢上讲台,鼓励几次之后,就会发现进步很大,很多同学也不怯场了。几年下来,他们不会说,不敢上讲台了,我的初衷的目的达到了!
工作之后,我经常买书给自己充电。我看完之后,我经常和学生分享读书心得,并且放在班上给他们看。记得有一本《于丹论论语》,每天在班上读几页,和学生一起学习,交流心得。初三时也经常把自己看过的书,和他们分享。比如《解忧杂货店》《摆渡人》《追风筝的人》《偷影子的人》大冰系列等等。当时,学习时间比较紧张,学校不允许他们这个时候看课外书,所以他们只好偷偷地“看书”。有一次,去检查宿舍,发现我在课堂上说过的书,他们全部都买有。有个学生跟我说:班主任,只要你说过的书和我们在你宿舍书架上看到过的书,我们全部都买了……他们毕业之后,还有不少学生叫我推荐书目,也发现好多学生和我一样,爱看同样类型的书,比如大冰的,比如东野圭吾的……
他们是我的第一届学生,是目前公认最有礼貌、最活泼的一个班,同时也是目前学校中考成绩考得最好的一个班。最开心的是,国庆期间,他们骑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来我家,和我玩……他们说,过年会有更多的人想来我家……
大学阶段,我感觉自己变得开朗了许多,或许因为读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以前中学六年,基本不跟男生说话,也不参加活动。估计是受环境的影响,加上自己比较,喜欢看一些类似《青年文摘》的文章,里面有很多心灵鸡汤,能让人精神振奋。我当时非常喜欢大学的氛围,当身边的同学抱怨哪里哪里不好时,我总觉得这个环境很好。
我觉得,我的教师道路选择和成长心路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成长需要自我的勤奋。大学时的勤工俭学、做家教等,那时候培养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为后来的教师成长路程提供了基本条件。
其次,成长需要多看书,多学习。大学时,看各种心灵鸡汤,虽然不够系统,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的成长步伐。
最后,多交流。大学期间,经常和老师聊天,接触,哪怕是闲聊,也让我觉得很舒服,他们的举止谈吐让我如沐春风。还有在市区优秀学校实习,学校的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良师德师风,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走在校园看到垃圾,自己弯下腰把垃圾捡到垃圾桶。这些让我明白了师生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身教胜于言传,为我后来管理班级提供了理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