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结尾,婢女檀棋既没跟着主人走,也没追着爱情走,而是选择了以自己的方式来继续守护长安。
不由得大为震惊,我是确信她会追随爱情的。因为放在那时的封建社会,能遇见一个平等待自己、真心疼自己的人,已属不易。
她用她的选择告诉我:
即使我是一介奴隶,即使我是一介女流,我也有自己的独立追求。
这样的女性形象早已超出了她的时代,她分明活在现代,就在我身边,甚至就是我自己。
这部剧分明是以古喻今。
脱离主人,象征着对平等地位的追求,“别总拿我当奴隶看”;
告别爱人,是对梦想、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原谅我,我也有自己的追求”。
《约翰·克里斯朵夫》里,早在法国首次工人运动前,就有女性终身未婚,为寻求与男性平等的地位而默默抗争,即使牺牲了家庭生活的“圆满”。
中国社会似乎也正经历着这样的阵痛,单身人士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单身经济”。
尽管法律上写着,男女平等。而实际呢,男性对女性的认知,大都仍停留在封建社会——结了婚,你就是我的人了,要满足我的性欲,要为我传宗接代,要照顾好孩子,要料理好家务,要孝敬我爸妈,要处理好亲戚间的关系,总之,要让我“后方”无忧,我好在前方打拼。
若你问一个中国男人,结婚是为了什么?答案不外乎以上这些,完完全全的圈养主义——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庸、宠物、保姆、实现他的社会价值的平定后方的工具。
若你问我为什么不结婚,答案也是如此。在这样的两性关系里,我很想插嘴问一句,“女人在哪里,她作为人的所谓人格独立性在哪里?”
《三十而已》里,有二段对话让我很感触。
一是顾佳对是否要孩子而犹豫不决的钟晓芹说的,一旦有了孩子,你便成了妈妈,成了老婆,成了媳妇。你成了各种角色,但这些角色里,唯独没有你自己。你唯有盼着孩子早些长大,好把自己还给你自己。
这段话,道出了多少女人的心酸。而可恨的是,即使像顾佳这样,把后方打理得无比完美了,也难逃前方“失火”,被小三插足的命运。
二是漫妮当场脱衣还给梁正贤,怒怼他关于南北二宫的圈养提议。
看到这一段,心里别提多痛快。她脱下了衣服,却穿起了尊严。
现代女性大都实现了经济独立,足以与男人比肩。而男人仍想着“圈养”,还不止一个,开什么玩笑!
不是女人不渴望爱情/婚姻,而是这个时代的爱情/婚姻,仍裹着封建时期的外衣。
大趋势已经朝着合作伙伴式的爱情/婚姻关系在发展了。可是在抵达那个真正“男女平等”的乐土之前,仍有牺牲要作。
不愿将就的人啊,你的努力不会白费!
檀棋,向你看齐!
人既要追求自身人格的独立性,也要尊重他人追求人格独立性的权利。
女人,除了做男人的奴隶,做爱情的俘虏,还有远比这二者更重要的,做你自己!
唯有如此,当男人离开,爱情褪色,你仍然能屹立不倒;
唯有如此,你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遇见真正的爱情,里面有平等、尊重、信任,有你和他的独立人格,你们在一起时是完美的,不在一起时也是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