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我不是药神》一上映就成了2018年的暑期档的一匹黑马,票房与口碑齐飞,网络与现实同辉,导致买票下手稍微晚了点,竟然只能买到影院的前排座位,拼命地让头往后仰才能让眼睛的目力范围涵盖住整个大荧幕的宽度,就这样用一个相对比较别扭的姿势硬撑着看完了整场电影。
看电影前,已经被微博上的观影感受安利过,知道这是泪点炸裂的电影,有很多人笑着进去,笑着笑着就哭着出来了。而在我走进电影院之前,也又一次被其他看过的朋友友情提醒要带纸巾入场,据说当日她们看的那场电影,有一个女孩子在影院哭到不能自已。
但或许是之前做了太多的心理铺垫,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全程情绪都保持相对稳定,并没有出现预想中泪流满面的情况。但我依然必须要说,这是一部很值得一看,很令人感动的好电影。
因为泪流满面从来不是判断一部电影的唯一标准。好的故事,好的导演,好的讲故事的方法,好的演员,好的演技才是好电影的标准,很肯定的说,在这部电影里,这些元素一个都没有少。
不仅如此,一部好的现实主义的电影,还必须直面现实的阴暗面和痛点,令观众在感动的同时引发对于人生甚至是对于社会层面现状的思考和共鸣。
或许正是我在观影过程中,被这部电影打开的不仅是泪腺,更多的是神经元,被电影触发的不仅是感动,更多是感慨。
(2)
戏剧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剧中的徐峥扮演的程勇从印度代购治疗慢粒白血病的抗癌药,低价卖给国内的白血病病友,帮助他们与病魔做斗争,延长宝贵的生命,成为了病友们心中的药神,但剧中的程勇却并不是一个如神一般完美的人。
他生活潦倒,性格暴躁,因为家暴的倾向而导致婚姻破裂。父亲血管瘤突然住院需要八万元手术费,前妻移民以程勇无力抚养而要变更儿子的抚养权。可以说一开始程勇之所以去印度代购抗癌药,也是迫于生活的艰辛而做出的无奈选择。他当然知道代购的风险,但也急需短期暴富。以他当时的处境,铤而走险获取暴利既是无奈之举,也是利益的驱使,只是没有想到,后面发生的事情超出了他的想象。
因为卖药,程勇认识了越来越多的白血病人,这些颓萎的面孔,这些渴望活下去的眼神,这些人所面临的困境,让程勇的良知从一开始赚钱获利的初衷里慢慢开始苏醒,但直到病友兼朋友的吕受益因为不想拖累家人而最终选择了自杀,直到黄毛为了保护程勇避开警察而被卡车撞死,直到程勇坐在黄毛空荡荡地床边,看着黄毛和父母的照片,以及已经买好的回家的火车票,再也无法控制住内心的悲恸,他泪流满面,嚎啕失声,那一刻程勇的良知最终觉醒了。
他的灵魂经历了一场洗礼,开始逐渐升华了,这时候,一个底层渣男,程勇真的变成了能挽救病友们生命的药神。
被抓不怕,不仅不赚钱,而且往里面垫钱也不怕,唯一担心的只是再也无法替病友们买到抗癌药。
当然,程勇最终还是被抓,并因销售非法药物而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在开往监狱的路上,病友们自发地出现在囚车外,为他们的药神送行。病友们十里相送的场面,让程勇热泪盈眶,也让他获得了减刑的机会。
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从故事的层面来看,这只是一个有些小邪恶的小人物变成一个大英雄的内心成长和转变的故事。
但这并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有原型人物的。那就是印度抗癌药第一人,陆勇。
只不过,陆勇也是一个白血病患者。当时医生推荐的抗癌药售价23500元,而他从印度代购的抗癌药在2014年的团购价是200元。曾经有上千病友让陆勇帮忙代购抗癌药。2014年陆勇被公安机关起诉时,有300名病友联名上书请求对其免于刑事处罚,陆勇随后获释。
显然电影为了追求戏剧化效果,而对陆勇的故事进行了大量的艺术性加工,将陆勇变成了程勇,将白血病患者修改为了一个健康人,将一个底层小人物自私自利,胆小怕事的性格放在了程勇的身上,这样固然会为后期人物的成长和转变提供更大的空间,也使得冲突更加激烈,电影更为好看,但却丝毫不会影响我对于陆勇的尊重和赞赏。
但如果不是因为这部电影,我想我并不会知道陆勇这个人,也不会知道这世上还有一个冒着被抓被判刑的风险,而给上千的白血病的患者们带去生的希望的一个人的存在。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我们无法逾越的障碍。疾病是其中一个。疾病并不会一个人的家庭状况而选择性的挑选宿主。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又或者是我们不知道的时间,又或者是此刻我正在写字的时间,依然有病人在经受着病痛的巨大折磨和煎熬。
如果这种病痛是因为贫穷而无法得到救治,那么这种人生的苦难应该是更令人难以承受。不过令人感到庆幸的是,在这个世界上,虽然有慢粒白血病,但也有陆勇这样默默无闻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来拯救病患的药神。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那句煽情的话,这个世上,总有人在悄悄地爱着你。即使没有这部电影,也永远不要怀疑。只是这世界太大,我们还未有机会看到而已。
想到这里,电影的伤感底色陡然变得温暖了,所以我从不曾落泪。因为温暖,因为希望,因为相信。
或许这也是这部电影值得一看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