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四时在一张语文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多少父母等着孩子道谢,多少孩子等着父母道歉”。这是有关家长们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的报道。
当然,我不可能有这样的困扰,但却不会没有类似的困扰。
今晚,我的一个朋友和他的爸妈顺路来到了我家。座上,我和我的朋友一直沉默着,听着大人们讲“大话题”。
我爸我妈说,我总是太安静,太内向了,不像我弟弟那样会交朋友、会出去外面玩。
我爸我妈说,我不会交际交流,嘴巴不像别人那样会说。
然后,我妈又说起了我儿时的一些事,竟然还说起了我跟另一个伙伴闹矛盾的事,但是,从来嘴里说出来之后却完全跟事实不搭,这更像是一种谈资。
再然后,我爸又道貌岸然地“批判”起某个人,这也是谈资吧?
......
我总感觉大人之间的话题很虚伪,他们之间的谈话更像是座上茶水附加的零食,彼此唠唠图个嘴快。
会不会我总对很多事情太过较真?
我爸我妈真的认识真正的我吗?在他们眼中,我应该是个安静内向到连跟女生说话都不会的人吧;在他们眼中,我就是很宅很宅,是错的;在他们眼中,我就是一个交际的傻子,不懂人情世故......
可这是我吗?安静内向?他们从来就不理解我为什么情绪总是不稳定,我们之间从来就没有交流过,也不存在沟通的桥梁,他们从我的表现就断定,我就是一个安静内向的我。初中时,我特别渴望想像《北京青年》里面的年轻人一样在外闯荡,有很多很好的朋友一起吃苦一起努力,当然这只是童稚的想法,却是我当时真实的梦。可他们可了解,我一出家门口我就有一种迷茫的感觉。我找谁去?我初中是离开自己村的学校去隔壁村学校就读,一离开本村的学校,许多原本的同学就已经断了联系。记忆中有那么几个,路上见了面还会挖苦我,说我真是厉害。没人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我也从来没跟别人说过。我不敢去家旁边的中学打球,那都是熟悉的面孔,但很多都已经陌生。一出家门,我就有一种无助感,所以,我总不敢离开家里的舒适区。当然,这也只能怪自己性格太懦弱。
不善交际交流?我承认,我不会像一些人那样健谈。但我也有挺多很好的朋友。爸总说人要健谈,要懂人情世故。但我总觉得那样缺少温度。就像很多无聊的话题,不过都是座上的谈资吧?我反而在学生生涯中见到过很多所谓“健谈”的人遭人白眼、让人讨厌。所谓“健谈”,真的是对的吗?
爸妈真的很好,但总是有一些地方让我无法接受、无法理解。
有那么一句,“父母总在期待我们能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我们也总在期待他们能像别人家的父母那样”。有时候,我甚至会感觉到父母的无形的压力。我觉得我一生都摆脱不了他们,这不是说跟他们断绝关系,而是觉得我的未来可能会因为他们,我得去总很多我不喜欢做的事。这应该是很多年轻人跟我一样面对着的问题吧。在农村,父母认定读书就是为了以后能有一份安稳的工作、能够有面子,医生就是很安稳的职业,做在诊所里等着别人来求看病,而且红包收入还很多......
时而会感到烦闷,因为我还找不到出口。
也许,还要很长一段时间。
暂时断片。
20岁啦!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许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