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5000+字,阅读本文需要7~10分钟时间)
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我们总会考虑 “用户在看什么?”“用户会怎么做?”“用户的使用场景是什么?”。但我们可能会忽略,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情绪是什么样子:开心?生气?哀伤?还是害怕?
想要了解用户情绪,就要先了解几个关键点,文中部分内容涉及相关心理学和生物学理论来源,建议可以直接看结论(没错我说的是粗体字)
1.情绪是什么
心理学上对情绪的定义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情绪既是主观感受,又是客观生理反应,具有目的性,也是一种社会表达。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1995年提出:“情绪意指情感及其独特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状态,以及一系列行动的倾向。”
《牛津英语词典》解释“情绪”的字面意思是“心理、感受、激情的激动或骚动,任何激烈或兴奋的精神状态”。
功能主义把情绪定义为:情绪是个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心理现象。
阿诺德的则定义为:情绪是对趋向知觉为有益的、离开知觉为有害的东西的一种体验倾向。这种体验倾向为一种相应的接近或退避的生理变化模式所伴随。
拉扎勒斯提出的定义是:情绪是来自正在进行着的环境中好的或不好的信息的生理心理反应的组织,它依赖于短时的或持续的评价。
总结多数定义后,情绪主要由以下三种成份组成的:
1.情绪涉及身体的变化和对外界事物和环境的体验。
2.情绪的唤起有时是有意识的。
3.情绪包含了认知的成分,涉及对外界事物的评价。
2.情绪是怎么产生的
情绪构成理论认为,在情绪发生的时候,有五个基本元素必须在短时间内协调、同步地进行。
2.1.认知评估
注意到外界发生的事物,认知系统自动评估这件事的感情色彩,因而触发接下来的情绪反应。
例如:看到心爱的宠物死亡,主人的认知系统把这件事评估为对自身有重要意义的负面事件。
2.2.身体反应
情绪的生理构成,身体自动反应,使主体适应这一突发状况。
例如:意识到死亡无法挽回,宠物的主人神经系统觉醒度降低,全身乏力,心跳频率变慢。
2.3.感受
人们体验到的主观感情。
例如:在宠物死亡后,主人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一系列反应,主观意识察觉到这些变化,把这些反应统称为“悲伤”。
2.4.表达
面部和声音变化表现出这个人的情绪,这是为了向周围的人传达情绪主体对一件事的看法和他的行动意向。
例如:看到宠物死亡,主人紧皱眉头,嘴角向下,哭泣。
(对情绪的表达既有人类共通的成分,也有各地独有的成分。)
2.5.行动的倾向
情绪会产生动机。
例如:悲伤的时候希望找人倾诉,愤怒的时候会做一些平时不会做的事。
3.情绪的种类
我们体验过快乐,体验过悲伤,体验过恐惧,每种情绪都能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带来不同的表情反应和肢体反应,以及心理感受。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可把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基本情绪
人和动物共有的、不学而会的,也可以叫原始情绪。
每一种基本情绪都有其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外部表现和不同的适应功能。虽然关于情绪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的分法,但比较通用的是将 喜怒哀惧 (不是乐!)作为情绪的基本形式。
复合情绪
情绪很多时候不是单纯的快乐或者愤怒,而是不同情绪的组合,比如悲喜交加、焦虑、敌意等情绪的产生就是多个情绪的组合。这些情绪的组合叫复合情绪,不同的情绪结合,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复合情绪。对于情绪的研究也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认知领域研究的热点。
如果你看过皮克斯的《头脑特工队》,那你一定能更好的了解什么是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啦~
这部动画电影讲述了在一个儿童脑中的5中情绪之间发生的故事。(为什么我们不支持孩子只体验快乐?为什么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有悲喜交加的时刻?想了解的话就快去看看吧!)
4.生理上的情绪表达
许多心理学的研究都将情绪与生理变化联系在一起,因而也出现了一些关于情绪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 和 丹麦生理学家兰格 分别提出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物。即情绪的外周理论: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詹姆斯提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在他看来,是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所以悲伤由哭泣引起,恐惧由战栗引起。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他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
而坎农-巴德学说认为情绪的中枢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并且强调大脑对丘脑抑制的解除,使植物性神经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生理的反应,而产生情绪。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大脑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发出神经冲动,从而在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而由植物性神经系统产生个体的生理变化。
我相信到这里大多数同学应该都看不懂了,没关系,我总结一下就是:
情绪和我们的大脑构成密切相关。
所以情绪受到各种生理部位的影响,也对生理产生反作用。
4.1.面部表情对情绪的影响
有研究显示颧肌(脸颊区)和轮匝机(眼区)是指示微笑的;皱眉肌(额区)活动能更好的辨别与愤怒和厌恶有关的概念;提肌的活动(鼻区)是与厌恶有关的。
由此可以看出人的面部表情是与特定的面部肌肉能够激活相应情绪。
反过来控制面部肌肉的活动时也能诱发出相应的情绪。
研究者在控制被试的嘴部动作实验中,让被试用嘴唇或牙齿咬住一支笔,前者可以控制不产生笑的动作,后者可以让被试产生嘴角上翘类似微笑的嘴部动作,然后给这两组被试评价漫画或情绪类型的句子,结果发现:微笑组更能理解漫画的幽默含义,微笑的被试者 比 不微笑的被试者 理解 愉快事件的内容更快,对不愉快事件的理解,不微笑的比微笑的要快(Paula,2009)。
结论:人的情绪会受面部表情的影响,面部表情能调动人的情绪,也能反映出人的情绪。
表情包的运用不仅可以表达我们的情绪,更能影响对方的情绪。
4.2.躯体动作对情绪的影响
很多社会现象都表明,体育锻炼能够提高人的气质和自信心。
Crew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与习惯坐着的人相比,经常从事身体活动的人更少产生生理上的应激反应,若有应激反应,也能尽快从中恢复过来。
Grube提出,自我概念的变化与游戏和体育课程有关,参加有组织的体育运动能使小学生的自尊得到提高(Grube,1986)。
研究者将被试分成两组,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一组要求他们背部挺直并高举肩部,另一组要求他们头与肩都是低垂的,执行完任务后故意告诉两组他们已经提前并成功的完成了成绩测验,结果发现处于低落姿势的人在得到好消息的自豪感比用直立姿势的人少,而且心境会更糟。
类似的研究还发现将拳头斜放于胸前并紧握时会让人感到发怒,垂头的时候会让人感到悲伤。
结论:躯体动作对调动人的情绪有很大作用。
所以我们制作表情包已经不仅限于面部表情了。
4.3.内脏活动对情绪的影响
解剖学研究已经证明了一系列的内感受器输入纤维,监控着内在生理器官的所有生理状态(Andrew,2001)。其实心率、血压、胃肠蠕动等内脏活动通过神经传导将活动信息反映到了脑干、岛叶和躯体感觉皮层等脑区中,构成了情绪信号。
结论:因为内脏活动影响大脑神经,所以也间接影响了人的情绪。
扎心了老铁,心疼才会有一些心不疼时候的情绪啊~~(废话)
5.设计上的情绪调动
我们都希望用户在使用我们产品的时候是开心的,兴奋的,最好能有帮我们推荐的激动情绪。
那能做到这些的app有哪些共通点呢?他们是怎么调动用户的情绪呢?
5.1.本能视觉
提到视觉这块,大家想到更多的可能是 :
天猫的每年双11的各种视觉创意;地铁站偶尔看到的令人想很多的广告语;最近都很有强烈视觉刺激的综艺节目...
视觉是用户接触产品的第一印象,视觉的风格也决定了产品在用户心中的第一形象。
唐纳德诺曼在《设计心理学1》中提出,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本我,自我,超我”启发,得出基于人类情感的三个设计层面,即“本能层面、行为层面、反思层面”。第一层即为本能层面。
在本能层次,注视、感受和声音等生理特征起主导作用。
例子1:2017年天猫双十一看到这些天猫的视觉后,你会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
感受好了么?
这是天猫双十一的设计师给出的情绪版:
是否和你体验到的情绪是一致的呢?
根据图片我们列举一些关键词
(开心、热闹、狂欢、释放)+(开怀大笑、张开双臂)+派对感
而天猫的双十一视觉设计,都符合了这些关键词的组合。所以在视觉的预热下,全民狂欢的情绪才被调动起来,真正实现了“狂欢节”意义。
例子2:2018年喜马拉雅FM 423听书节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喜马拉雅FM为此创建了“听书节”,XUED也为此设计了一套营销图。
句句扎心的文案,张张失落的表情,是否点燃了你那颗“丧丧”的心(被拖出去。。。)
正是因为突出的文字表现和刻画生动的人物表情,才使很多人产生了情绪共鸣,对产品本身产生了兴趣。从而传达了我们的目的:让大家来听书,我不能再“孤独”。
视觉传达对调动情绪的能力可见一斑,它既是达到商业目的的手段,更是传达形象的有力武器。
5.2.表情肢体交互
前面我们也说道了,运动对于改善情绪有莫大的关系。
很多研究都发现,运动可以促进一种对脑细胞非常重要的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这种激素叫做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这对改善脑功能非常重要。
心理学家也有研究表明,心情沮丧的原因是脑神经元中缺乏荷尔蒙。 跑步时,荷尔蒙增加,跑步后,荷尔蒙分泌量还能增高,所以,跑步能消除人的沮丧心理。
运动对情绪的影响那么大,有没有哪些产品让人玩的很开心呢?
例子1:抖音-尬舞机
抖音又出了网红功能,用户只要跟着屏幕上的节奏一起跳舞就可以了,ai的视觉识别会定位姿势的准确度,再打分给用户,然后就去炫耀啦啦啦~
想必就算不分享,玩玩也是会很开心的,这样的情绪调动方式很直接,也很有效(我想到了上个世纪的迪斯科。。😂那时候的人肯定更嗨了)。
抖音在此功能前,就靠酷炫的视觉和产品定位吸引力大批死忠粉,操作模式也很让人上瘾。
例子2:iPhoneX-动态表情emoji
动态的表情是基于人的面部表情定位出来的,想要委屈,你也必须真的做出委屈的表情才可以,那屏幕后的你看到这样委屈的小狗,肯定气也消了一半了吧~
iPhone的这一功能很有趣,对人的情绪调动也很大,就算是做委屈脸的人,看到这个实现出来的表情,肯定也会会心一笑吧。
相信很多人一拿到iPhoneX第一个玩的就是这个(求微信出相关功能,斗图可以战无不胜了!)
5.3.情绪发泄口
又名“我的闹钟没响急急忙忙出门,上班还被上司要求改稿,中午吃外卖没有筷子,下班回家下大雨我TM还没带伞,卧C%#……%¥……¥%#@¥%#……的负面情绪吐槽垃圾场”。
大家都有心情不好,情绪差的时候,以前的我们会习惯和朋友吐槽,或者写日记的形式发泄,那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大家则会把发泄入口专向到各种互联网产品上面。
例子1:饭否
这家微博鼻祖现在依旧活着,只是很低调很低调,和微博的疯狂大V相比,饭否几乎没有商业气息,只是默默记录承载着不少人的生活。
饭否这个产品的用户粘性很大(但因为后来被迫关闭等事件,被微博抢走了大部分用户)基本上只要有想记录的东西,有心想发泄的情绪,都会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在上面,如果很久不上,再回去看看以前的记录,还回去会心一笑,原来我以前这么傻过的啊~
例子2:无秘
这个app大概是唯一一个 用了爽,看着爽,但是不想推荐的产品了。
我们发泄情绪,窥视别人的秘密,却一点也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个混无秘的人,原因大家都懂。
情绪这样的东西是会传播的,你在看别人愤怒难过的八卦的时候,如果也正好碰上自己不开心,很可能你的情绪匣子就会被打开,从小情绪变为大情绪。
无秘的最大意义在于匿名,这样就意味着在网络上你也实现了无角色状态,没有“客我”( “客我”是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是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的约束,人会变得释放和肆无忌惮,从而导致把压抑的自我释放出来,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在情绪发泄口的例子中,我们看到的产品大多会死掉,这些产品大多是很明显的双刃剑,而被生活压抑的情绪会像洪水,总有决堤的时候。当然如果要深究其原因,那就要涉及更深奥的心理学啦,在这里不多赘述。
要做类似情绪发泄口的需要仔细想清楚,没有绝对的把握,不要去试图接触人类的阴暗面。
而在设计的使用上,用户情绪的影响小到用的不爽果断卸载,大到成为一种社会现状。有时候很多产品的成败就在调动用户情绪上面。
在设计的前期调研中方法中有一种方法叫“情绪板Mood Board”。情绪板是一种启发式和探索性的方法,可以对如下问题进行研究:图像风格(photography style),色彩(color palettes),文字排版(typography),图案(pattern)以及整体外观以及感觉。
明确设计风格和产品形象的关键词,通过进行涉众访谈和用户研究等方式,创建产品的人物角色,再基于人物角色,结合研究结果等信息,得出体验关键词(Experience Keywords)。当人物角色和体验关键词都确定后,可以通过使用情绪板来探索网站或产品的视觉风格,并作为和内部人员进行早期沟通的基础。
用户的情绪其实并没有很高深,用设计的一些方法就可以定位我们期望用户能体验到什么。
但情绪版多用于视觉方案的探索,遇到类似产品的影响(就像无秘),应该是在更专业的用户研究上多下功夫,避免调动用户的负面情绪,更多的去探索正面的用户情绪,然后设计出像“双十一狂欢节”那样在商业上和设计上都成功的产品。
感谢你看到这里~希望这些知识能对你的设计和工作有帮助~(づ ̄3 ̄)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