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对"丛林"这个活动是完全没有抵抗力的,至今为止上了那么多的课,自己只体验过一次,无数次走心哭泣,我也只体会到了很浅层的意思。
昨天突然多了一份觉察,何止孩子不喜欢逛商场,像在丛林中一样。在家中尤其现在我们大多还是独生子女,虽然已经放开了二胎政策。我们每天生活的家中,对孩子来说也更多的像生活在丛林中一样,她站在我们面前不就是那样的高度差嘛。大树的根基是归属感 和价值感,而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孩子们,他们的归属感何在呢?只有在不断的寻求着来自于父母和家人的关注和爱,才能让她感受到归属吧。
女儿的那些在我看来让我生气的行为,那些缺点大概也是我最没有站在她的角度看问题的时候了吧!而当我们真正拥抱在一起的时候,她找到了归属,找到了她在寻求的安全感,一直以来我都没有真正理解归属这个词,总觉得好抽象的表达,直到昨天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一种安全感嘛,女儿就是在我这里寻求着这样的一种安全感,她希望得到我的关注、我的认可、我的拥抱、我的爱,只是在寻找她认为的最安全的状态,更深层次的觉察,这会不会就是一种安全的依恋模式呢?
立刻去书中寻找答案,果真如我所想也证实了这点
书中介绍"婴儿降临于人世,需要依靠父母的照顾才能很好的生存,这个责任常常由母亲承担。她们给新生儿食物,在需要时给予抚慰,这样孩子就和她形成了一种基本的依恋关系。如果婴儿和母亲之间经常有亲密联结,孩子就能时常感受到安全。对婴儿来说,有一个能够细心照料他的成人,并且这个人能够感受、理解他的需求并积极做出回应,他就会有安全感。而安全的依恋模式是只有孩子与父母在心理上有调和一致的适时沟通时,安全依恋才会产生。
依恋特征:调和、平衡、一致
调和:让自己内在心理状态与孩子保持调和,与孩子进行非语言的适时沟通
平衡:一旦达到调和,就能获得身体、情绪及心理状态的平衡
一致:你与孩子的关系让他感觉到平衡,又能使他在与其他人相处时感到心理上的联结,孩子就会有一种协调一致的心理感受。
感悟:只有一开始我们所做出的反应与孩子有心理调和,孩子能感受到我们对她的理解和与我们之间的联结,所有的关系都可以得到平衡和一致,而在调和中我理解最重要的是“适时的非语言沟通”,这也就是进一步让我想到为什么拥抱和亲吻让孩子感觉那么美妙了,其实我自己在真正得到一个发自内心真诚拥抱的时候同样感受到很强烈的温暖和理解,有种被看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