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连续听了蔡雅艺和王心心两位南音艺术家的三场讲座,同时也欣赏了“心心南管乐坊”的《南管诗意》演出。其实我本人对南音的兴趣并不是特别大,一方面是因为南音还是以弹唱为主的曲艺,没有戏曲那样的肢体表演,另一方面是因为南音演唱内容虽然很多也是故事,但完整性和连贯性显然也不像戏曲那么强,所以作为一枚“音盲”,我实际上每次都是顶着“会犯困”的压力去看的。
首先来说说讲座。
蔡雅艺在这方面绝对是典范性的人物,她的三场讲座,面对不同的人群,所讲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演示的曲子也不同,甚至连PPT都不一样!她说,因为可能会有观众连续听三场,所以不能让他们听重复的内容——可见,对于讲座,她从一开始便做了充分的准备。做讲座这种东西,首先你肚子里要有货,其次就是你个人的表演要过硬,这两点,蔡雅艺显然都具备了。她的讲座,主要内容就是普及南音的相关知识以及文化背景等。可能是因为她长期在国外工作的积累的经验,也使她具有清晰的思维和强大的表达能力。据说在正谊书院讲座那天,她和先生因为感冒,还发了低烧,可以我们在听讲的时候并没有任何觉察,只感觉她的状态十分饱满,这也是一种敬业吧!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她的团队人并不多,但在活动结束后却能第一时间做好文案,在微信公众号上宣传发布,图片质量甚至比省图请的人拍摄的还要好。
蔡雅艺的表演,让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无我”。她穿着最简单的纯色衣衫和白袜,不穿鞋,让人能够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南音本体上,而不是她个人之上。然后,与她截然不同的,就是另一位南音大家王心心。
王心心每次出场,那古雅的装扮都会无比吸引眼球。在个人表达方面王心心似乎不如蔡雅艺,因此她在讲座时选择的是对谈的方式,感觉上,这次对谈会的主导者其实不是王心心,是吴素君导演,但王心心个人讲话的内容依然占了很重的比例。虽然说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讲座方式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作为吸引观众的讲座卖点,主角还是要做充分的准备,若是始终在对谈人的掌控下浅谈几句,显然对观众来说是很难达到满足的。
心心南管乐坊是一个善于创新和跨界演出的团体,《南管诗意》是我首次看他们的现场。其实无伴奏合唱有很多种类,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无伴奏合唱就非常有名。但选择欧洲的“阿卡贝拉”进行合作,应该是因为它出身教堂的安静气质更贴合南音“文人自娱”的感觉。这次演唱的全部都是余光中的新诗,也就是说在内容上,这些唱词其实和传统文本差别甚大,但没问题,他们完全都能hold住。至于现代舞的加入,《昭君》一出很棒,但《小小天问》那个半裸舞者就让我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不过整场演出看下来,舞美是一等一的棒,视觉享受完美,这一点台湾一直都做的很好,没啥好说的了。
从王心心的舞台演出探索来看,其实传统艺术不在乎是否跨界,不在乎是否能够表达现代的内容,关键是这些东西是否能跟传统艺术的本体完美融合,是否能彼此提升,而非喧宾夺主,彼此削弱。对于跨界尝试和现代性的内容,重在选择,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然后用最自然的方式去融合,而无需一味全盘接受或全数排斥。
昨晚的上座率并不好,大概南音在人的第一印象中还是“闽南话”,所以福州观众其实对闽南话的接受度其实是不高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