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转述来的赞美,也要乐于传达
不必故意去无中生有地捏造对某人的赞美,但如果真的有听说起,就算是转个三四手的赞美,也要乐于转达给某人。
因为这样做一定会让听的某人心里欢喜,而且转述第三方的赞美,比我们自己说的一些空洞的赞美要可信得多。
02 讨人喜欢也是人生的决胜因素
讨人喜欢有时候比外表好看还重要些。
这需要把握沟通时的态度,比如:
1. 知道讲话的顺序,应该哪句在前、哪句后呢?
2. 知道把无谓的胜利让给对方,一笑置之会显得自己的大度。
3. 最重要是把对方看在眼里,放在心里
03 沉默有时很正常
哪怕是再亲近的家人与朋友,也不可能没完没了地一直讲话。在不讲话时候,就会有一阵子沉默了。
有时在聚会中,一阵子的沉默好像会带来压力,逼得人要开口说些什么。如果在这时候,空气中本来就弥漫着音乐,我们就会发现沉默没那么压抑。
好比,看夜景的时候、路边散步的时候、与好友一起下厨煮菜的时候,其实沉默是很正常的。
“正在做的事”本身就很有趣,沉默反而比喋喋不休更丰富和值得回味。
04 话题卡住了要自然地转弯
有些人防卫心很强,或者天生个性冷淡,我们怎么努力找话题,他可能就淡淡地回答 “是哦”“这样啊”,这样话题就容易被卡住。
那就换话题,不要恋战,暂且丢开比较不会手忙脚乱,有机会还可以再绕回来。
又如果遇上对方提起了一个自己不想接的话题,我们不必着急抵抗,可以轻巧地把对方热衷的话题连接到一个很生活的方向。
05 问题越是具体,回答就越省力
在聊天过程中,如果一开始就制造出双方都很想讲话的气氛,对方就可能会有“怎么跟你有说不完的话和你谈天好轻松”的感受。
可以用这样的发问方式:先问两三道像是非题或选择题的具体问题,把对方有兴趣聊的范围给摸索出来,再用申论题往下问。
06 要知道尖锐问题的答案也是有技巧的
如果问题很尖锐,可以试着把心理假设的事倒推回去两三步来问。
(书中的例子:怀疑刚刚离了婚的朋友好像在吸du,先倒推两三步,吸du是因为不快乐吗?不快乐是因为离婚吗?那么,可以小心地问“离婚以后,是不是有些痛苦?”)
如果在公事上必须问尖锐问题时,可以拿“抽象的第三方”来当替死鬼,或者可以尽量把对方听起来刺耳的、有审判味道的字眼改成用一些“具体的陈述”。
07 适度地挑衅会让谈话热络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意见被重视、被探讨,而不是被一个完全没原则的人敷衍了事地点头称是应付过去,所以在一些谈话可以适当地加入一点小小的挑衅。
08 避开雷区,小心交浅言深
有些惹人讨厌“三姑六婆”,他们的特征是一年见不到几次面,但是逮到就不管不顾问些隐秘的事情。
书中提到的雷区:
第一,对方很容易有苦衷的、不方便对不熟的人说的,比如财务状况、生什么病、感情状况、小孩的成绩等。
第二,对方很容易有强硬立场的、谈起来容易起争执的,比方支持哪个政治人物、支持哪支球队、讨厌哪个明星、信哪个宗教、吃素的攻击吃肉的或者反过来吃肉的攻击吃素的等。
在现实中,“三姑六婆”就不尊重这些界线,喜欢问人家为何还不结婚、还不生小孩等。
09 留些空当,有助消化
蔡康永的父亲认为电动洗牌麻将桌是个本末倒置的错误发明。因为每打一把牌,中间搓洗麻将的时间正好用来稍微谈一点正事。对他而言,打牌的输赢不重要,打牌的空当则会重要很多。
其实,谈话中的空当也是很重要的。
要知道喋喋不休和口才好完全是两件事,好比跟一个寡言的人共处一小时,会很沉闷,但跟一个喋喋不休的人共处十分钟,我们就会想着掐死对方。(想起有部喜剧电影《你丫闭嘴》)
留一点空当,让听的人消化,只要我们的话值得听,就不用担心,对方会视而不见。
10 不必担心问题没深度
最棒的问句可能是激发对方继续说下去的问句,总结起来有:“为什么?”“怎么会?”“真的哦”“我不知道耶?”“那怎么办”“后来呢?”“原来是这样!”
话题再怎么高深,上面的问句都够用。
其实每个说话的人,都需要从听话的那一方收到鼓励,才会更开放来往下说。
只要我们的反应是一种鼓励,显示了足够的热情,那么不管对方是多有地位、多有深度的人,都会很受鼓舞并且想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