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读书吗?
很多人会第一时间说:当然会啦!读书有什么难的,不就是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勾勾画画做点笔记啥的么,so easy~
但是这样真的算是读书吗?
算,但只是阅读方法的一种而已。
其实还有更多的阅读方法,面对各种纷繁复杂、林林总总的书籍,让你能够游刃有余。
想要掌握各种不同的阅读技巧,那就随“如果读”去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精华内容。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读者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来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如何阅读一本书》初版于1940年,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
阅读分为四个层次:
1、基础阅读;
2、检视阅读;
3、分析阅读;
4、主题阅读。
分别解释下这四个层次:
首先,基础阅读是最为简单的,简单的说,就是认识字,能知道作者的每一句话究竟在说什么。这基本上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相信每一个读到这篇文章的人都已经掌握。
第二层次的检视阅读,其特点在于强调时间。就是“用最少的时间了解这本书在说什么。”区别于“基础阅读”,你还得了解一本书的“结构”,“包含的部分”以及“分类”。
检视阅读有两种:
(1)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1、先看序和书名页 2、研究目录页 3、检阅索引);
(2)从头到尾读一遍,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通过检视阅读,你要回答以下问题:
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我们在判断一本书值不值得读的时候就要用到检视阅读,大致了解书的内容和框架,如果检视阅读下来你已觉得收获颇丰,那么这本书绝对值得你花时间花精力好好去读一读;反之,这本书就放下了,时间这么珍贵,哪有时间浪费在渣渣的书上。
第三层次的分析阅读就是在我们阅读一本值得读的好书的时候了。
通过三个阶段把这本书啃透:
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主题);
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支持论点);
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论点正确性)。
在这三个阶段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11大规则,让你能够从脉络上彻底理清这本书的内容。
PS:具体11大规则较长,故不在这里赘述,欲了解的读者关注微信号“如果读”,回复“如何阅读一本书”获得全书思维导图版笔记精华。
第四层次叫做主题阅读。怎么来理解呢?就是说,对于一个特定问题,寻找大量的证据去分析它,因此主题阅读涉及的书目通常不止一本。
举个例子:
比如你想研究“爱”,你会发现,人类的几乎没有不被称作是爱的行为,只是称呼方式不同而已,再继续延伸,宇宙的万事万物几乎都是关于爱,有些教材甚至认为天体的运转是受到爱的启发。因此,可能你会把主题改为人类的爱,但是在你读了几本书之后,发现这个主题还是很庞大,于是你又改为人类的爱情,然而人类的爱情也有很多,于是你又再次修改了你的主题。可以看到,我们在做主题阅读时,会随着我们阅读的深入而更换或者细化主题,因此很有可能,你要在阅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真正确认你要研究的是什么。
看着觉得像什么?
没错,大家应该都写过论文。写论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主题阅读的过程。在你搜集的文献中,其实并不是所有文献的所有内容对你来说都有价值,而是那些文献的其中某一部分跟你主题相关的内容。
而检视阅读对于主题阅读有着重要作用。我们收集好书目之后,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检视书单上所有的书,目的在于让你对主题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另外,它能让你知道如何合理地分配阅读的时间和精力,知道哪些书不必读,哪些书可略读,哪些书要细读,这一点相当重要。
另外,针对不同的读物也有不同的阅读技巧。譬如:文摘、实用类书籍、想象文学、经典名著、戏剧、抒情诗、历史书和传记。
比如想象文学,如《三体》,一部伟大的科幻小说,一场宏大的星际战争。我也听说有朋友说《三体》读不进去,因为太脱离现实,光怪陆离,匪夷所思。你只要不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简单地说,我们在阅读时,要尽量去感受想象文学带给我们的感性经验,弱化理性分析,《三体》简直是一本棒得不能再棒的科幻巨著,想象力之惊奇让人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