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就像有一个命运之轮在暗处转动,我们这样的四线城市,也时不时的中签,会零星的爆出几个阳 性,几个无 症状,所以三五不时的就进入“里不出外不进”的状态。
万幸,每次时间都不算长,最长的不足一月,短的三两天,倒也机动灵活。当下这次预报的是七天,不知道七天到了,能否“皆大欢喜”。
显得人性化的是,封 控不扩大化。每个区各自“独立核算”,谁有算谁的,谁出现问题谁封控,并且只封重点小区。
甚至后来,居然以一个集中点位为核心,哪个市场出现问题,就只判定这个市场“加星”。然后再逐步核查,具体到每一个密 接、次密 接。
这样的影响之下,就让普通人的小日子别有一番滋味。
01 小家庭打破壁垒:我们不只满足于活着,还要活好
今晚,对门妹妹给我们送过来香菇炖鸡翅,我略做推辞便收下了,顺便把碗刷了送还她。这一套操作下来如行云流水一般顺畅,在以前,是我不敢想象的。
我特别不愿意扎堆过日子,一直渴望拥有一个不被窥视和打扰的空间,所以选了一个远离市中心的偏远楼盘,就是要体会自由呼吸的滋味。
这样,就不用担心婆婆拿着备用钥匙来我家查房,不用再看早就见腻了的同事,不用担心自己一家三口的日常行为被人关注、被提各种建议。
这样舒心快意的日子一过就是八年,直到疫 情来临。
在大封 闭的外部环境中,我们每个小家庭为了提高抗风险能力,迅速打破壁垒,结成一个个互助小组。就像我家和对门——我们都是老公单位在外区,为了保证正常上班,自愿选择住在单位。家里只剩下妈妈+闺女的组合,有事没事两对母女多沟通,互相提醒照应,在偶尔救 护车半夜进小区的时候,也有个壮胆的。在早晨6点做核酸的日子,互相砸门防止睡过头。
除了这种让人心里踏实的精神上支持,我们在物质上也开始互通有无。虽然,米面油水果蔬菜这些必备品,各家都有提前准备了,群里也陆续建立了采购团,能保证大家的日常生计。可是,第一次封控因为经验不足,依然有很多“漏洞”。
封控没几天,我们就开始疯狂想念咖啡、蛋糕、冰激凌,我尤其想念瓜子!原来我们早就不再满足于“活着”,而是已经习惯了“活的舒服惬意”。
所以再次封控时,我家抢购的重点自然转移到那些曾让我们思念欲狂的花式小零食,以及各种饮料及调味品上,这是后话。
当下怎么办?那就想办法团吧。
开始是混乱的,虽然我守着手机各种积极接龙,可是东西却不一定能及时拿到。但终归是抢到了别人买错了的大棒骨,品牌蛋糕店的松软面包。好吧,这些好吃的要分给对门小朋友一份,因为她妈妈刚刚给我闺女送来自制酸奶和蛋糕。我们腌萝卜用的白醋,也是从她家要来的。
这种“一碗芝麻换半碗油”的“以物易物”,很陌生又很熟悉,小时候没少替老妈跑腿,东家借颗葱,西家送半包点心,现在重操旧业,让我有种世道轮回之感。
与对门的温馨和谐形成对照的,是我们与楼上的紧张关系。她家是个男孩,刚刚两岁多,每天在楼上用小铁锤一样的脚后跟,不对,好像两条擀面棍,噔噔噔的刨地凿板一样满屋跑。中午都不带休息的,开启的是“端起碗吃饭,放下饭碗蹦跳”的循环模式。
我体谅男孩不好管,也不好意思提别的要求,就能不能在午休时间稍微“控制”一下?
完全不能。找了两次以后,在跑跳的基础上,又加上嗷嗷嗷的叫。
这些日子,忽然发现在群里叫卖苏子饼的居然是楼上,大概一家人都处于“暂时失业”的状态,苏子饼成为临时补贴家用的自主创业项目,并慢慢由苏子饼单一项扩展到葱花饼、手擀面等多种花样。
我好奇买过苏子饼,味道也还行,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自从楼上的姥姥和妈妈一起上手开办家庭面坊以来,男孩蹦跳凿楼板的次数明显变少了,真是意外收获。
想不通这里面的逻辑关系,只祝愿她们生意兴隆吧。
和楼上类似的,我们本社区居民开始在小区里摆摊卖煎饼和手抓饼,早晨排队做完核 酸,又去排队买煎饼,队伍一样的长。
这不就是老子向往的小国寡民的理想吗: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我们向来是一个大一统的社会结构,只有大一统的天下,才会安定。而现在,大一统没有破坏,却莫名其妙的又实现了暂时的小国寡民的治理模式。
不是一个省、一个市,而是一个社区为单位,大家努力在自家楼下实现自给自足。
当然也会带来一定的困扰,比如,那些自己不太会做饭习惯点外卖的上班族;比如,美容护肤、运动瑜伽健身等从业人员;还有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比如汽车制造修理,家具制造厂;特别需要人气的餐饮行业,交通运输,甚至航空公司,快递、跨境电商,也都会受影响吧。
大的行业问题不是我等能操心的事,不会做饭就一定要快速解决。
下载“下厨房”这类手把手教你做饭程序的APP,购买各种风味酱料,比如韩式辣酱、拌饭酱,海底捞火锅底料、牛肉面调料、麻辣香锅底料等灵魂底料,花椒大料桂皮香叶辣椒粉胡椒粉等必备传统香料,油醋汁,拌菜酱这些减肥拌菜必备,是不是再备上番茄酱、黑胡椒酱汁、黄油、浓缩高汤……
听我的,这些绝对是对厨房小白以及家庭主妇非常友好的调料,味道好,操作简单,可以适当安抚你那套因吃不到外卖而躁动不安的肠胃。
当然,“分区而治”也带来一些“人间喜剧”。 我同学家在A区,工作单位在B区,两区紧邻,平时并没有什么感觉。可是眼前目下,跨区域作战却给他带来了很切实的影响。首先B区开始封 控,他只能住在单位,半个月后,B区终于解 封,兴高采烈正要回家,A区无缝对接宣布封 控一个星期……他,只好继续在单位住下去。原谅我忍不住笑了啊。
02 户内健身模式:现在的疾病是经年的欠账
前几天我从网上订购了网球单人训练器,是时候花式动起来了!
以前每餐之后遛弯的习惯被憋回,我在家中享受“吃躺睡”的废人模式,得到了体重和血糖双飙升的悲催结局,空腹血糖值一度冲到了9!整个人浑浑噩噩,头晕脑胀,浑身无力,说不出的难受。
那就在家中折腾。
因为膝盖疼,闺女的switch健身环,刘畊宏的健身操,对我来说都太剧烈,我只能从网上找一些适合大体重护膝盖的慢教程。
今天甩手扭胯绷紧核心区,明天左右跨步后点脚尖+胯下击掌,同时认真研究营养均衡、好吃易做的食谱,反正只要不闲着,总归比躺平好吧。
自己检讨,刚刚50岁出头,更年期就已经犯了好几年了,严重时曾瘫软在沙发上一个多月,浑浑噩噩,弄一副多愁多病的身,成为家庭累赘。还怎么冲击百岁老人?还怎么自诩独立自强呢?
吃中药调理的确见效,可一旦停药,就退行,难道是自己没有了内生动力?
赖给自然规律,不如说是多年欠账。
以工作为借口,早就把健康当成交换砝码。常年熬夜,暴饮暴食,为了一次次冲击排名,为了不愿意输给别人的一口气,拼命压榨自己……当年小牛犊一样的身板不复存在,换来的是手术后的气血不足,是情绪的不稳定,是各种“老年病”来贴身问候。
所以,现在的各种折腾,就当是在努力还以前的债。综合网上的意见,我把每日活动标准来一个傻瓜式量化:步数6000+。
坚持,坚持就是少长肉,坚持就是低血糖,坚持咱就又是个正常人儿。
03 闭门学习:为下一段人生充电赋能
身体和灵魂总得有一个在折腾。
生活被动的按下了暂停键,可是整天傻吃闷睡瞎蹦哒也是无趣,那就给自己找点动脑子的事。
只有学习!学习能让我安心,让我充实,让我拥有清零前三十年职场生涯,并重启下一段自主人生的勇气,预计我要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角色转换。
为什么是两年半?因为还有两年半我就正式退休了啊!
像我,一个干啥啥不行,吃饭生病第一名,一辈子没有啥了不起的建树,反倒装了许多杂乱记忆的人,应该学什么?
我啊,6岁亲历过举世震惊的大地震,始终忘不了从废墟中钻出时那一刹那的深深恐惧;16岁时经历过严重的车祸,拼命拦车把重伤昏迷的老妈和妹妹送医,以后很多年不敢过一个人过马路不敢坐副驾驶,始终自责当时没能保护好妹妹;喜欢文科却被半骗半哄读了理科,毕业又被强行送去当了小学老师,内心的愤怒委屈似乎怎么也难以彻底清理;终于拿到喜欢的岗位,一头扎进去,牺牲了所有的业余生活,赚回两次手术;姐妹远嫁,只剩下我一个,应对老妈要求贴身照顾陪伴的热切期待……
这样的人,最需要学习的,只能是心理学。
未必学得好,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学的会,七大心理学流派,已经让人迷糊了。我学哪个流派?老师说,那,这得你自己选,选你擅长的,你喜欢的,认同的。我……
总之,封闭期间选择学习充电,绝不是某一个人的个性选择。
你知道吗?早在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就曾创造过“封闭奇迹”:在1665年伦敦鼠疫爆发时期,牛顿从他就读了四年的剑桥三一学院躲回老家。经历了一年零八个月的封闭后,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同时还在微积分、和光学及光的行为等方面都有所创见。
那一场鼠 疫,那一段漫长岁月,让无数人陷入绝 望、恐 慌、焦虑,却使牛顿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学生,华丽转身成为科学巨匠。当然,前提是他要先保证自身生命的安全。
不是只有牛顿这样的天选之子,才能做到临危不乱,心智坚强的普通人,也能创造奇迹。
我有一个学习心理学的网友,我俩因偶尔结组练习而变得熟悉。很偶然的,她在今年3月份从江西飞去长春附近的一个县级市。没想到,下午飞机落地,就赶上当地大封 控,她立刻就跌入退不能回家,进无处接收的尴尬境地,大街上连出租车都没有了。
3月的东北,几乎还是寒冬气候,她一个人拉着行李箱,在寒冷的异乡街头,举着手机给各处打电话求助,终于在晚上九点多被一个办事处的集中隔 离酒店收留。隔 离期满后,又不得不辗转换了另外的住宿地点。她一个人,一直坚持到5月才终于等到航班通行,整整2个月的时间里,她自己应对诸如房间没灯、没处吃饭等恶劣条件,先是吃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方便面,后来终于可以自由行动了,才去买了锅和小炉子做饭,才能买换季的衣服,自己还要随时打听航班的消息。
这样的背景下,她反倒能静下心来坚持学习,完成了一个精进主题的系统进修。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迷茫和焦 虑的时候,就没有比行动起来更治愈的办法了。
哪怕是像我这样一身病痛、即将退休、还有老妈得照顾的老阿姨,遇到这样的日子,也开始打起精神,照顾好自己和老妈的生活。线上线下双保险给老妈采买药品、水果、蔬菜,每天通几次视频确保老妈精神愉快,不感到孤单。
而我自己的情绪问题就交给自己照管吧,那些我花费大半段人生积攒下来的,大量愉快或者不愉快的记忆和心得,在学习中得以梳理,并且在结组练习过程中被我的同组组员小心翼翼地对待、接纳、安抚,我也被引导着重新审视,探寻,思考。
这样的过程超级治愈。
我看到了其他妈妈级别的同学对子女学习的执拗,年轻优秀学员对自我发展的焦虑,我听到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委屈和创伤,我感受到大家都在努力敞开心扉,自救也救他人。
不强辩,不推诿,不轻视,只是以空杯心态无条件接纳,这种感觉像是夏日里一片安静的池塘,无波的湖面,那么宁静、温暖,那么透彻、清亮,那么熨帖惬意。
这就算是没有白学吧。
当然,学习还在继续,等我们江湖再见,我就是一个有心理学知识的人咯(哈哈哈グッ!(๑•̀ㅂ•́)و✧),虽然专业知识积累浅陋不值一提,虽然专业技能仍是小学生级别,但是,毕竟已经开启了觉察内心之旅。
希望,推开那扇门,里面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最后,放一个我同学发给我的小帐篷实景照片吧。不知你察觉到了没有,现在城市露营的新潮流悄然兴起。人们的旅行、生活方式发生了好多改变,2020年,国内迎来露营“元年”,又因为精致露营等方式的崛起,2021年进入露营2.0时代。没办法选择远途旅行的人们,把目光聚焦到家门口的绿地或者楼顶的天台。他们的口号是“今天治愈自己的内心,明天依然能够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地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