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晨读分享的书是《学会学习》【日】斋藤孝。
书中把学习的过程拆成三个环节,分为输入、处理和输出。
1.输入的重点是把知识理解透彻。
2.处理得过程,是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本领。
3.最后的输出环节,是为了检验学习效果。
像是计算机处理数据,输入信息,内部计算,输出结果。
对应着三个环节的三个方法:
一、概念法
输入信息时候最重要的是“概念”。概念能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事情本质。
在这里想起我大学的院长其实已经把这方法告诉过我们,只是当时没有留心学习。
第一步,对概念进行定义。
我的院长,朱教授上课说:“什么是经济学?就是帮人省钱的科学。
什么是风水?就是结合了建筑学地理学,地磁学,天文学,水文学,心理学,生态学等综合应用的科学。
什么是管理?就是安排,人、事、物(包括钱财)、时间的工作。”
现在回想当时很好玩的专业术语解释,其实是朱院长对概念的自定义。
他当时鼓励我们自己去按照自己的有趣的理解来学习新知识,结果我没坚持做,不然坚持现在,我可能变成学霸。
第二步,描述这个概念的应用场景。
经济学就是省钱,或者计算投入产出比。
在我看来最值钱的东西是时间,因为时间就是生命。
一切能帮我节省时间的东西是省的,能在单位时间内创造出最大价值的事情是最经济。
比如外出办事,选择自己开车还是打的,我更愿意打的,因为不用找停车位,不用自己开车,在车上可以看看书,或者演练一下等下办事的流程,或者见面讨论要说的问题,或回答。
还有一个小故事,一位灶友,她说的家务低价值的事情,都是外包出去,而她和老公就专心赚钱,做高价值的事情,当然饭自己住,这关系到健康,高价值的事情。
听完她的话,我觉得她的经济学肯定学得非常好。
二、模仿法
学习的模仿很必要,练字和学绘画都是从“临摹”开始的。
模仿的本质,就是把标杆参照物的优点,都复制到自己的脑海里,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当初次接触一个新领域时,知识自己盲目探索,看似很努力,其实走了很多弯路,不如全掌握正确做法后,再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其进行改进和突破。
举个例子:宋徽宗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
还有自己印象最深的是练习乒乓球,每个人最开始的练习都是基础动作的模范,教练就要做正确的正手,反手挥拍,看个人学习进度,都要两个1,2年,然后慢慢学其他动作。
那些国手们当基础学好了,才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发展。
有句话说“想要成功,先跟成功的人做事,然后跟成功的人合作,最后雇佣成功的人。”同样是走,先模范优秀,再进行自我创新和发展的路线。
三、限定法
学习时,我们需要广泛地涉猎和阅读,否则容易片面地看待问题。但是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行动时,最好限定一个方向实践,让自己与众不同。
我理解为,在学习知识,和学习方法时,要广学多闻,多接触不同观点,是自己的观念不过于偏激片面狭隘。
但是要真正输出时,或者要练好一个本事,就需要守一。
有一个故事一个单位两个新同事A、B,A学什么都快,对什么都有兴趣,她看人家打羽毛球,去打,很快就学会基本技巧似模似样。过一段时间,看到人家跳拉丁舞,她也去学,很快又学会了。又过一段时间,单位流行气排球,她又跑去学,很快又学会。
2年以后,整个系统举行羽毛球比赛,B最后得了冠军。
A就很奇怪的问B:“我记得你和一起学羽毛球时,你还不会的,当我打得不错时,你还在练发球。”
B回答:“我确实学得比你慢很多,但是我只练羽毛球,在你学拉丁舞时,我练羽毛球,在你打气排球时,我还是打羽毛球。我只认真练好一样,就是羽毛球。”
我们要做B,不要学习A“周身都是刀,但是没有一把是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