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
你的来信我收到了,你说圈圈和点点已经去了幼儿园了,虽然刚开始他们有些不适应,有时午睡起来会哭着找妈妈,但是在老师的关爱下,他们在逐渐适应,并开始表现良好,老师们还经常表扬圈圈点点很有教养,很懂事呢。
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他们表现出的教养和礼貌,就是家庭的缩影。所以衷心的祝贺他们,也祝贺你,证明你们夫妻对孩子的教育很得当,很成功。而从你的描述中,我能感受到你的幼儿园选的很好,因为园里的老师对待孩子很温和,很关爱,也很有耐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幼儿园是孩子第一个正式的小社会,来自不同背景族群、社经地位的孩子聚在一起,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会基本的社会规矩。因此,幼儿园最重要的不是硬件,不是有多少新玩具,什么样的地板、窗帘,而是老师的教学理念,也就是爱与照顾。
虽然我们都同意,家庭教育是个人教育的起点、影响最深,但随着孩子入学后与老师接触的时间越来越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无论在时间或意义的交叠上,都更加紧密。
教育孩子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也更是我们家长的责任,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还要求作为家长的我们积极地配合,与教师一起研究孩子的个性特点,找出原因,与教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取得教育孩子协调一致性,共同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我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同班有个男孩子因为课上总和同学讲话,挨了老师的批评,孩子因此没有得到小红花。孩子放学回家后吵着要小红花。妈妈就说:“宝宝不哭,那小红花有什么了不起,还那么难看,明天妈妈给你买上一大堆。”如此教育,不仅使老师的批评失去意义,而且与老师的教育背道而驰。这样的爱,就不是理智的爱了。
作为我们家长一定要给予教师一定的理解、信任与配合。要正确看待教师对孩子的要求、教育与管理,认可教师对孩子的态度、行为与方法。虽然我们父母对孩子的宠爱、呵护、关怀是天性,是人的一种行为本能,但是也要明辨是非,一定避免在孩子面前评价教师的对错、强弱。要在孩子面前树立教师好形象,使孩子能够自觉、主动、情愿的接受老师的教育和管理。这样才是良好的教育方法。
进入到了幼儿园就也要开始初步的学习阶段了,说到这个问题,我要提醒你千万不要向其他家长那样“催熟”孩子,互相攀比孩子成绩。每个孩子开窍早晚不同,喜欢的东西也不相同,怎么可以要求他们成绩相同?
学习应该是快乐的事情,千万不要因为我们大人的想法,去抹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千万不要因为别人家的小孩,盲目给予孩子各种训练,让孩子惧怕学习。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
我们都知道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对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作用,我带儿子去绘画体验课时候,曾看到了这样一位家长,他让自己的孩子学绘画培养孩子的兴趣,可当他看到孩子把小鸟画成了一个大黑疙瘩时,就忍不住说孩子“太笨了!画的是什么呀?”我认为,这种态度,严重摧毁了孩子的求知欲,打消了孩子学习兴趣。现在儿子在班级里,有的孩子学习能力比较弱,遇到问题后,家长讲了几遍,但还是不懂,家长往往就没有耐心和信心了,说孩子不用心,没有希望了,严重的还冲孩子发火,甚至打骂孩子,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孩子越发对学习不感兴趣了。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要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优秀家长的经验也证明: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孩子在学跳舞,她不喜欢舞蹈基本功练习,吃不了这个苦,但是她对学习舞蹈可以参加各种演出表演活动的结果感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促使孩子去从事基本功练习的活动。所以作为我们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兴趣,激发孩子能够勤奋学习。
我们大人有很多不合时宜的的观念,像是要求孩子完美,动不动打骂孩子,对孩子偏心,喜欢学习好的孩子。其实我们可以自己想想,我们小时候每次都考一百分吗?我们怎么可以把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强迫孩子要完成?我们父母一定要用欣赏的眼光,去找出孩子的长处。每天从幼儿园、学校回来,给他一个笑脸,温和的询问他今天过得怎么样,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在安全的情绪环境里,向我们打开心扉,大人才可能更加了解他,帮助他。
孩子最初是通过别人,特别是他心目中的权威人物对自己的评价而认识自己的。这时,别人的评价具有很强烈的暗示作用。父母、老师的言行在孩子人生道路上的起点上起着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
唠唠叨叨又说了一堆,希望其中的某些观点能对你有所帮助。祝福我们的孩子们都能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