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几年前,我听过一种说法。我们每个人都被命运圈着,无论你挣扎还是接受,它都毫不留情地推着你往前走,而你的挣扎和接受,恰恰只是命运圈着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我非常愿意相信这种说法,就像我相信自己所经历的种种,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
我们这些人,一生都在被推着往前走。从小学毕业到初中毕业,从高中毕业到大学毕业,命运就像一个圆圈一样,让我们在一个终点分别,又让我们在另一个起点重逢。
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每年的这个夏天,总有一茬人送走另一茬人,离别,并且等待。
四年的时间,在不经意的蓦然回首中走向终点,也在我无数次的辗转反侧中奔向明天。四年来,从青涩到成熟,从“小鲜肉”到“老腊肉”,每一次成长都在摸爬滚打。曾经经历的那些失败与痛苦,曾经获得的荣耀与光辉,都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被湮灭。唯一留下的,就是冥思后的启悟和回味后的祝祈。
二
2013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这一年,我被一场高考拉进大学的校门,第一次离开家前往一千余公里以外的陌生城市,有长久的期待,有远方的梦想,也有未知的忐忑。那时候,我在火车上,一个人望着车窗外不断后退的风景,看着车厢里如我一般远道求学的学生,突然想起我的父母,他们含辛茹苦将我养大,而今又亲手将我送出家门,这似乎是所有父母无法摆脱的宿命。当时,我在凌晨的夜里写下这样一首词:
满庭芳(并序)
霁雨新虹,绿槐旧槛,断续香惹柴楼。屡来挥手,愁怅送行舟。回望凭江别处,平生念,疏影风流。空搔首,书窗如梦,梦里泪无由。
悠悠,云外有,飞来捷报,重唤嘉猷。喜千里征程,壮志难休。直把英雄气慨,一点点,振作方遒。从兹后,不分辛夜,读万卷春秋。
曾经梦幻般的现实如影随形,巨大的憧憬使我小心翼翼地审视着我的大学世界。在进入大学以前,我设想过无数个大学生活的故事情节。比如某一天,我会提着一只笨重的旅行箱,被一辆汽车送进校园,然后把最初的第一印象都定格在心里最深的角落;比如某一天,我会在校园的石凳上坐着,看着太阳一点点从天边溢出,又从天边一点点收回,把天空镶嵌成可人的模样;比如某一天,我会数着台阶,一步一步走向教学楼的教室,听课、做笔记,然后再从容的走向图书馆。
然而,期待终究只是期待,五味陈杂是继之而来的情绪。第一次走进河北大学的校门,教学楼很古朴,宿舍楼很破旧,却都被打上了岁月斑驳的印记。那几天,我匆匆忙忙地办完各种手续,又匆匆忙忙地上课下课,原来预想的故事情节被生生撕裂,散漫在各个角落,沦为一种悲剧的记忆。
我的大一生活,在自以为是的忙碌中经历着失败,也在日复一日的读书写作中汲取着养分。那时,我常因没有学到喜欢的文学专业而沮丧不堪,调剂到社会工作专业并非本意,只是无奈。在大一的第一学期,我加入了四个社团,整日忙于策划、开会、编辑校报,从忙碌到盲目,虽然社交圈在不断扩大,但生活状态早已偏离预定轨道,学习成绩也因此而陷落低谷。那时候,我的内心焦灼,只是迫切地想要蜕变。在大一的第二学期,我几乎退掉了所有社团,在班里竞选为团支书。读书、写作和学习逐渐成为了我生活的全部,我不曾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从不敢有停下脚步的想法,因为我知道一旦停下,就会再次万劫不复。当我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读过上百本书,当我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默写过专业知识,当我看到各科成绩都是80+和90+的分数,我突然觉得,所有努力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三
大二的一年,是我最为感性的一年,是我收获最为丰硕的一年。
曾经无数个失眠的深夜,我在键盘上敲下一些文字,只是为了排遣那时的痛苦与孤独。我就像是一个老农,扶着自己的犁头,风雨无阻地在仅有的一亩三分地上耕耘。
我写给失眠的夜色,写给美好的旅程,写给残败的废墟,写给虚幻的梦境,也写给无处安放的灵魂,我想这就像爱情一样理所当然,只要彼此有情,便无法排斥,也无从逃避。所幸的是,我写下的这些零碎的文字,能够有机会一次次变成报纸杂志上的铅字,为我带来为数不多的稿费和荣光,并在那里重新找到了文学意义上的另一个自我。
那一年,我用稿纸上的文字铺陈我的所有努力。从校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到校三好学生、优秀团干,从参与老师课题到征文比赛获奖,从一张张荣誉证书到一笔笔奖金稿费,我的眼界并未局限于校内,而是延伸到校外。我用自己每一次努力换来的成就,不断书写着我的故事。
那一年,我在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缝隙生活。读书读得多了,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去外面看看。走过宏伟帝都的北京,才懂得沧海一粟的微不足道;走过庄重古都的南京,才知道持之以恒的德厚流光;走过内敛泉城的济南,才懂得保持谦卑的难能可贵;走过帆船之都的青岛,才明白恢弘博大的胸襟气度;走过渤海之滨的天津,才懂得质朴本真的深厚底蕴。每一座城市,都留下了我的脚步;每一座城市,也都留下了我的诗歌。这段诗与远方的日子,始于秋天,终于夏天,在我的大学生活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四
时间就像沙漏,从顶端抖落到底端,在静止的空间把自身拉成长长的影子,用一把尖刀伤到所有敢于直视它的眼睛。大三的一年,有些平静,也有些平淡,甚至已然忘记曾经做过的事。
听说,鱼的记忆只有七秒。所以我知道,七秒过后,它们或早或晚会忘记一片海,忘记曾经经历的所有。而我在365个日夜里,没有忘记梦想,没有忘记希望,没有忘记教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沉淀丰富的宁静。
我不再高调,在默默无闻中进行一场逃亡。我开始隐匿自己,无论是发表文章还是征文获奖,无论是主持项目还是参与课题,我只是将它们最终的生命形态放在哪里,让他们安安静静地躺在我的档案盒里,不像以往那般招摇过市。那时候,我坚持读书,坚持写作,坚持学习。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我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备考中,虽然那时不知结果如何,却依然义无反顾地坚持着。我们每个人,总会对所有未知的世界充满无畏和反抗,而不管我们本身有多么渺小,不管我们是否值得被人忘怀与纪念。正如《苏菲的世界》中所说:“但我们生命中的意义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创造,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创造自己的生命。”
去年的六月,一位学姐在毕业离校前请我吃饭。她说,“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走好自己的路,既然选择了就要好好地坚持下去”。这句话,让我感动至今,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曾经的经历对我的未来究竟意味着什么。那晚,我写下《无风的夜晚》,其中几句这样写道:
其实我们都是一阵风
命途很短,而时间很快
等待将来,也等待过去
即使被流放到,无人的角落
也还是会有钟声的,余音响起
我们每个人都在走着自己的路,我相信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安详,一天比一天寂静,我们只需虔诚地低下头颅,让自己的心一直走在辽远的路上。我们评价别人,可以用结果;但评价自己,只能用过程。我想我们所做的每一次决定产生的每一个结果,本身就是一种过程,无论结果是好是坏,我们最终都会在不经意的某一刻怀念那段时光。所有的努力,其实并非全是为了实现梦想,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是找到一种让生命蜕变的执念。
五
这一年,是我在大学的最后一年。
当看到考研成绩因十几分之差而无缘梦想的学府时,说没有懊悔是假的,没有遗憾也是假的,但我相信这个过程比结果重要是真的。
我突然想起,在火车上哭泣的那个青年。今年寒假,我从学校回家的火车上,偶然听到邻座的一个25岁左右的青年边哭边打电话给家人,他说:“妈,对不起,本来说好了赚钱了才回家的,结果……”他蜷缩在座位上,极力压制着自己的哭声,“但是我尽力了,妈,我不后悔。”那一刻,我感觉社会从未如此真实。每一个流动的小人物都身怀艰辛与不幸,虽然好运此时并未眷顾,但他们仍然在为一生所爱之人打拼。
在考研的一年里,我的生活浸透着太多的辛酸与汗水,然而我从未放弃过追逐梦想,因为我相信百分之一的成功一定需要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海明威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所以我很感谢这次失败,给了我继续二战的决心和勇气。
2017年,注定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今年,我自费印刷了《南城以北》这本书,书中精选了我大学所写的古体诗词、现代诗歌和散文,有的是获奖过的,有的是发表过的,有的是新近创作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大学生活的大半部分,让我对未来始终保持希冀。今年,我会继续考研,继续读书,继续写文,继续把日子过成一首诗的模样。无论未来如何,我只想把当下的每件事情做到最好,优秀不够,我必须无可替代。
六
我还年轻,还走在路上。
我疯狂迷恋着在大学的这些生活,也不过是想用这唯一的时间节点记下我的过去,我的现在,我的未来,以及我的一切。那些出现在我生命中的人,发生在我生活中的事,都早已在我内心深深地扎根。它们珍贵无比,而我只能报以终生铭记。
启功先生说:“入学初识门庭,毕业非同学成。涉世或始今日,立身却在生平。”大学四载,时光匆匆,但师恩浩荡,未敢忘怀。当初,我远道求学离开陪伴我数年的亲人和师友;而今,我涉世立身再次离开培育我四年的母校和师友。唯有将大学四年遇见的人、经历的事,放在内心温暖湿润的位置,在以后某个时候想起,会不自觉地嘴角上扬。
河北大学是我的母校,她的发展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正如我在《河北大学赋》中所写:“尊贤尚德,复心弘道,瑞我河大,永不朽兮。为其殷昌而尽心竭志者,唯吾辈矣!”希望我们走出校园的每一个学子,都能一直记得,母校是我们最温暖的依靠。那里,有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有我们的青春和我们的梦想。巍巍母校,昭昭师友,超凡绝尘,已为寓言。
注:本文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用作其他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