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觉得你现在变了?
这恐怕不止是我一个人的妈妈在说,现在我想回答一下:是的,我变了,可你也是。
听起来可能不太美好,因为“你变了”这句话,总是暗含着一些遗憾的意思,这些遗憾里包含着对一些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不满与失落。而关键在于,说出这句话时,说话人是尤其地不满和失落的。
身为父母,当孩子和自己的交流越来越少,当两代人之间的距离感越来越明显,难免会怅然若失,会怀念过去,而感叹一句变了。
是啊,四季更迭之中,大家都变了,身为孩子的我们变了,身为父母的你们也变了。
孩童时期,心智尚未成熟,也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我们的思考、行为,都依赖于身边大人的言传身教,所以那时两代人之间是极少有矛盾的。
可是我们终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完全独立的存在,总会形成自己的思维,拥有自己看世界的方式,这时,两代人之间是容易出现矛盾的。
我们成长的环境和背景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格外不同,所以思维方式也一定会有所不同,甚至风格迥异。而说话这件事,最为直接地将这种不同表现了出来,所以很多争执,都是从说话开始,而不是某一个行为。慢慢地我们意识到说话会带来矛盾,于是自然而然地就会去减少交流,避免与父母之间发生争吵。
这看起来好像完全正确,好像确实是我们变了。可是当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呢?
孩子长大了,要开始上学了,要接触更多的人和事了,几年之后还会上大学,可能要去其他城市了,之后还会找工作,就业前景不一定明朗……
父母考虑的事情越来越多,对外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再也不会像当初听到孩子学会叫一声“爸爸”“妈妈”都觉得兴奋,他的目光已经不完全聚焦于孩子本身,于是他再也不是孩子心里那个方方面面都懂自己的人。
可是孩子看父母,视角却始终未变,他单一地从亲子关系上来看待他的父母,可是父母却责怪他:你不懂事。
他不是不懂事,他只是不想让事情那么复杂。
在父母尚未察觉的时候,两代人的心灵就走上了岔路,于是当二者之间的差别显而易见时,难道能单一地评判说“你变了”吗?
所谓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其实是难以实现的。因为长大和变老,不是平行的,注定无法永远陪伴。
可是一个孩子,是会变成大人的,会和自己的父母走上相似的路。父母希望他永远都是自己的年幼的“孩子”,却又希望他能有大人的思维和眼光,两者本来就是不可兼得的,为何要责怪“你变了”?
岁月也许会带来隔阂,可是亲子关系这一纽带永远存在,将两代人紧紧维系在一起。如果我们常常用一种单纯的眼光去审视它,隔阂就容易被消除。
希望我们能看到的不要仅仅是谁变了,毕竟更重要的是什么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