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反复琢磨一句话,“种树的最佳时间,一个是十年前,一个是现在。”十年前我并没有想过要“种树”,十年后我想过却迟迟没有行动。
前两天看到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就一直在思考,自己最好的年华、该学习的年龄却没有用于学习,整天浑浑噩噩,以至于现在一无是处,难道再过十年之后又要不免落俗的将所有关于自己的期望寄托于子女吗?大概是经历的越多就越能深刻的体会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更能发现自己知识的匮乏,见识的短浅。
日子是从来都不等人的,日子也是极其残忍的,一天一天感觉起来似乎过得很慢,回望起来却弹指一挥间。回想过去的二十多年,正真开始思考人生思考未来的时候大概也是近两年吧。有时候心中难免会有无尽的悔意,悔恨自己挥霍青春,耽于享乐,疏于学习。
然而时至今日为什么还是没有行动起来呢?无非是衣食无忧的日子太多,自己迟迟不肯走出舒适区。顾虑什么的都是给自己找的借口,很多想法想了又想都没有付之行动,甚至有的烂在心里不敢向旁人说起。怕失败,怕结果与预期相差的太远,怕别人的非议,怕的太多太多,时间越久越不去做,最后的最后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自己也在一遍一遍的悔恨想“种树”的时候没有行动,于是就陷入了这样的死循环中,直到有一天连任何“种树”的想法都没有之后,这一生就这样普普通通的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