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真的以胖为美?其实这是误会,唐玄宗宠妃杨玉环并不肥!》一文中,我们曾提到一个能与杨贵妃比高下的美女——唐玄宗早期宠妃、惊鸿舞发明者梅妃。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梅妃其人,以及她与唐玄宗的故事。
梅妃(公元710年-公元756年),原名江采萍,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人,是唐玄宗早期最宠爱的妃子之一,也是帝王后妃八大才女之一,有“梅精”之称。
江采萍出生于医学世家,其父江仲逊是一位秀才出身的儒医,不仅精通医道、悬壶济世,而且饱读诗书、极富情趣。
受父亲影响和熏陶,江采萍自幼便开始学习读书识字、吟诵诗文。
9岁时,天资聪颖的江采萍就已经能够诵读《诗经》中的《周南》《召南》等诗篇了。因此,江仲逊便将《召南》里《采苹》一诗的题目用作了女儿的名字,寄托着对女儿的期望。
14岁时,江采萍已经出落成了一个善诗文、能歌舞、精通乐器的远近闻名的大才女,并且自比“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晋朝才女谢道韫。不仅如此,此时的江采萍虽然“好淡妆雅服”,但“姿态明秀”,竟有“笔不可描画有也”之美。
江采萍虽有花容月貌之姿,却天性恬淡静雅,素颜淡妆,对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凌寒独立、素洁高雅的梅花情有独钟。江仲逊得知宝贝女儿对梅花十分青睐之后,便不惜挥斥重金寻找各种梅树,栽种在江采萍别院的房前屋后。
如此一来,每逢梅花绽放之时,江采萍所居住的别院就好像一片梅花的海洋,其情其景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而江采萍本人更是在梅花的熏陶下,日益娴静高雅,并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梅的气节。
渐渐地,集美貌与才情于一身的江采萍成为了远近的年轻男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南国窈窕淑女。当时,年轻男子都认为,“谁能娶得这位天姿国色、气度高雅、才貌双全的江采萍为妻,那真是三生有幸啊”!
然而,江采萍还没有等到一位德行与才华与之相匹配的好儿郎,便被出使闽越替唐玄宗选妃的宦官高力士看中了。于是,这位曾让无数年轻男子为之倾倒的南国窈窕淑女就被选入宫中,做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妃子。
江采萍入宫时,唐玄宗还没有完全走出武惠妃(唐玄宗早期宠妃、武则天的侄孙女)离世的阴霾,正郁郁寡欢、悲痛不已。但是,当清丽绝世、才貌双全的江采萍出现在眼前时,风流天子唐玄宗立刻就被她的容颜风姿、气质神韵给征服了,心中所有的不快都一扫而光。
唐玄宗对江采萍十分宠爱,得知她酷爱梅花之后,便命人在江采萍居住的宫中遍植各种各样的梅树。很快,江采萍的宫中成为了一座梅园。如获至宝的唐玄宗仍然觉得不够,御笔一挥就把院中楼台题写为“梅阁”、花间小亭题写为“梅亭”。江采萍本人,则被封为“梅妃”,宠冠后宫,以致于各地都争相进献梅花。
许是天赋异禀,抑或在宫中受梨园子弟熏陶,梅妃很快就展现了她在舞蹈上的惊人造诣——发明了著名的惊鸿舞。据传,梅妃每每踏歌起舞,就宛若精灵、犹如鸿雁,舞姿轻盈、飘逸、柔美,当真是像极了曹子建笔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水女神。
后来,唐玄宗召集诸王,在梅亭设宴,并吩咐梅妃侍坐一侧。酒过三巡,唐玄宗便让梅妃吹白玉笛、跳惊鸿舞助兴。在那时,只听笛音幽幽绕雕梁,既回旋不绝,又婉转悠扬,诸王赞不绝口;只见梅妃轻盈如风,像越国西施,又似汉宫飞燕,诸王目眩神迷。
唐玄宗见此情形,心中大悦,当着诸王面盛赞:“朕妃子乃是梅精,吹白玉笛,做《惊鸿舞》,一座光辉。”
梅妃是幸运的,自从她入宫后,10余年间,唐玄宗对她几近专宠。
梅妃是不幸的,自从“儿媳”杨玉环来了,她的好日子也就到尽头了。
霸道善妒的杨玉环当上贵妃之后,再也容不下梅妃了,在她一再要求下,唐玄宗只好将梅妃贬入冷宫上阳东宫。
这之后,唐玄宗偶尔也会想起梅妃往日的种种美好,就背着杨贵妃跟梅妃“幽会”、暗地里召幸梅妃。结果,事情“败露”后,梅妃的处境更加艰难了;而唐玄宗为了讨好正当宠的杨贵妃,只好彻底断了再与梅妃私下幽会的念头。
杨贵妃的受宠程度,比之梅妃当初,完全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梅妃得宠时,各地知她是“梅精”,就争相进献梅花;杨贵妃受宠时,唐玄宗知她喜吃荔枝,就命驿马八百里加急给杨贵妃送新鲜荔枝。
正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被幽禁冷宫的梅妃想起自己的“荣辱得失”,不禁泪流满面。于是,她效仿汉代长门宫陈阿娇千金买司马相如一赋的做法,亲自写下一首《楼东赋》让人偷偷递给唐玄宗。在这篇饱含深情的赋文当中,梅妃先自述如今苦寂处境,后回忆当时美好,再声泪俱下的控诉杨贵妃“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乎幽宫”,责怨唐玄宗耳根子软,对杨贵妃言听计从。
唐玄宗并非冷血之人,他看过这篇赋之后,非常触动。但也只是“十动然拒”,他因怕再次惹怒美娇人杨贵妃,最后只派人给梅妃送去一斛珍珠作为奖赏。
梅妃见了之后,彻底绝望了,伤透了心。于是提笔写下了一篇著名的古诗——《谢赐珍珠》,然后让人将诗与珍珠一并送还给了唐玄宗。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谢赐珍珠》
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所谓“言为心声”,梅妃写下这首诗,代表着她终于认清了唐玄宗再也不会召见她的现实,所以干脆拒绝了唐玄宗的“好意”,也彻底断了自己的念想。
由几近专宠长达10年,到长期被幽禁冷宫,绝世美人梅妃的前后境遇,正是应了“诗圣”杜甫那句“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杨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慌乱之中,唐玄宗携杨贵妃仓皇出逃,丝毫不记得尚在冷宫中的那个曾被自己专宠了十年的绝世美人梅妃。
眼看玄宗出逃、贼兵迫近,志节清高的梅妃默默地吞咽着心中的苦泪,然后决绝地命人将自己以白绫裹身,最后投井自尽。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玄宗返回宫中。此时,杨贵妃早已命丧马嵬坡,于是乎他才想起被打入冷宫的气度高雅、才貌双全的梅妃。然而,最后却被告知:梅妃早已香消玉殒。也许是因为连失两位爱妃、两个美人,也许是因为对梅妃心存愧疚,唐玄宗含泪作了一首诗以表悲痛:
《忆梅妃》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不仅如此,唐玄宗还亲手为梅妃写下了一段感情真挚的祭文:
妃之容兮,如花斯新; 妃之德兮,如玉斯温。 余不忘妃,而寄意于物兮,如珠斯珍; 妃不负余,而几丧其身兮,如石斯贞。 妃今舍余而去兮,身似梅而飘零;余今舍妃而寂处兮,心如结以牵萦。
只可惜,一切追思都无济于事,世间再不会有梅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