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我都很沮丧。
工作一周,终于有时间看看孩子作业了,分身乏术顾不过来。儿子小,自控力差,做作业本身就是在培养习惯,需要各种办法调动积极性,尤其需要妈妈在跟前陪伴坐镇。女儿在学习上差不多是个“投机份子”,那是真的没有学习动力。你告诉她背课文,她转头就会告诉你背会了,这时候一般我忙,没办法真刀实枪去检查,等我空出来,一看又要睡觉了,不然影响她休息,如此多次,投机取巧的机会她驾轻就熟。直到某天,实在想拆穿她,让她立即拿书背,这一次的游戏才game over,但此时都要伤筋动骨了,我忍不住要抓狂,要发飙,要放狠话,严重破坏马马虎虎凑乎着和谐的亲子关系。总之,作为一名中年老母亲,用户体验不太好。
偏偏,我还有一名“猪队友”。
猪队友工作忙,一周回来两次(晚上孩子能见着),可是我很怕他回来。在外人模狗样装累了,只要回来,推金山倒玉柱不是在床上就是在沙发上,脑袋需要放空,于是电视补充。孩子们一看爸爸回来了,知道特权来了,大呼小叫,各拿各的工具,排队请示(说示威也可以)。女儿拿手提电脑:“妈,我看会儿视频…。”儿子拿起手机:“妈妈,他们都看了,我也想看奥特曼…。”此情此景,你不答应,那是什么后果?家里的磁场氛围已经变了,要不顺流而下,就是冲突爆发。我知道大势已去,无法把握了,只好装作不在乎:“玩儿去吧…”。接下来是这个孩子的作业没有打卡,那个孩子的澡和衣物没有洗,谈什么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呢,一团和气就好了。
我要憋出病来了。
猪队友说在家就是要休息的,轻松和谐,家才是温暖的港湾。可我闹不明白,家也是孩子们十几年要成长和做作业的地方呢?非要这种方式才能让家里温暖有爱吗?
我向往的方式,是各人的功课做完,洗完澡换上宽松的衣服,坐下来喝杯茶聊个天看本书,或交流畅谈,或嘻笑打闹,家里才有真实的气息。我不希望,每个人给自己划一个格子间,精神逃避。
连岳说,人无法从当下逃跑,人是当下的总和,不解决当下的问题,明天的问题更多。就像今天不做作业,明天要做的作业更多。
现在就行动,不拖不作。
和猪队友谈好,他休息,回床上,自己看手机。和女儿商定,一天的任务完成,经我检验,时间自由掌握,爱好动漫随便。儿子毕竟小,好影响,做完作业我给他讲个故事,笑得格格响。
连岳还说,完成今天的作业,解决今天的问题,这是行动,也是意义,这是当下,也是一生。
我想说,在教育这件事上,无论是监督者还是受监督者,我们都挺辛苦,我们都挺沮丧,但是我们都别逃,做完今天的作业,这是修炼,把握当下,这是我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