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乖乖的,乖一点,等会就买糖给你吃。”
类似的话总是被又来教育小孩子,而我们大多也都是听着这样的话逐渐长大,然后又用类似的话去教育下一代的孩子们。
听到这样的话,你会怎么想?我想第一反应大多都是:没错啊,这样小孩子才会乖乖的听话啊。给颗糖,给个甜头,小孩子就会乖乖的听话。这种思想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从表面上看,那些闹腾的孩子在这样的诱惑下是真的会安静下来的。可原本就不闹的,就是乖乖的小孩呢?他们怎么办?他们只是维持着他们原有的样子,可他们却是少了本该得到的糖果。
在驯兽师驯兽的过程中,常用的一套方法是:做对了,给予奖励,错了,就施加惩罚。久而久之,动物们就明白了,知晓了,想要得到想要的,就去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是动物的学习能力。而在教育小孩子的时候,其实说的直白点,也都差不多,人在初期学习的阶段也并不比动物高级多少。
那这么看,就有人会说:“那当不乖的小孩乖下来的时候给糖,这不就是一种奖励咯?”
乍一看,的确如此。可仔细深究起来却并不是这样了。原因很简单,四个字:标准不同。教育的时候我们总惯性的把孩子分为了乖的和不乖的。对于乖孩子,总是觉得他是懂事的,所以就不多加在意,因为他们自己会做的很好。对于不乖的孩子,就要在意的多了,要有糖果和大棒的攻势轮流教育,事实上,糖果的效果比大棒的效果往往要好的多。
你以为你是成功的,你让一个不乖的孩子消停了下来。其实,可能你只是被耍了。你觉的你是大人,你是聪明的,你站在了主导的地位。可永远不要小瞧了孩子们的脑袋瓜。他们是在学习的,他会知道不乖的时候会得到什么。大棒还是糖果?他想要的是糖果。可乖乖的却所得甚少,所以不如铤而走险。从一开始的不知轻重的闹腾,到之后的有的放矢的不乖。糖果就在这一次次的教育过程中,从你的手里到了他们的嘴里。而那些乖孩子们却着实是不情愿的,有的明白了,就加入了不乖的行列,弄不弄明白的,还在那儿生闷气。
人们总是期望不乖的孩子变乖,却忘了乖孩子维持乖的状态其实也是件难能可贵的事。所以,不乖的孩子仍旧不乖,乖孩子们却变得越来越不乖巧。老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也就是这个意思了。
不乖的孩子有糖吃。对!不乖,你才有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