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周,即在小孩满一周岁时,大人将带有象征意义的日常用品摆放在孩子的面前,由其任意抓取,并根据最先抓到的物品来预测他将来的前途和兴趣。
上网了解了一下,抓周,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抓周为“拭儿”。
《颜氏家训》中记载:“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拭儿。”
宋元明时期,抓周被称为“期杨”,隋唐时期,抓周开始家喻户晓,到了清代,才正式更名为“抓周”。
从古至今,不管时代如何更迭,抓周习俗在很多地方一直盛行。人们不论贫富贵贱,常采取这种游戏的形式来表达对子女的美好期盼。
今天忙里偷闲,去参加了外甥的儿子——满满小朋友的抓周仪式。
我粗枝大叶,凡事怕麻烦,自家闺女一周岁时,没搞任何仪式,也没参加过别的孩子的抓周,今天作为姨姥姥,应邀去参加满满小朋友的一周岁生日,算是开了眼界。
外甥家搬走了茶几的客厅更显宽敞,电视墙跟沙发之间的空地铺了一面大大的红布,红布上摆满了各种带有职业特征又方便宝宝抓取的道具,花花绿绿,间隔均匀,弯成彩虹样展示在满满面前。
对面,奶奶和姥姥的双方亲戚,或坐在沙发,或三三两两立在两旁,等待着满满小朋友做出那个神圣的选择。
满满原本已睡意朦胧,家里又添了很多平时很少见面的亲戚,他坐在地上,呆呆看着周围大人们热切的脸,意兴阑珊。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齐上阵,逗弄加“威逼利诱”,满满小朋友总算从游离状态回过神来,在妈妈的指导下,敬业地爬到那些物品跟前,犹豫片刻,抓起了一个精致的金算盘,把玩一会,伸手递给妈妈。
众人欢呼鼓掌,鼓励他再挑一个,他又随手抓起一个棒槌,在地上敲敲打打。满满爸妈彼此交换了下眼神,会心一笑。
当满满小朋友被要求再选一样东西时,他抓起了金元宝,放在嘴边舔起来。众人大笑,纷纷开玩笑说“真是门风”。我知道,那是在调侃满满的爷爷奶奶,他们经营着一家小工厂,平时忙忙碌碌,在大家眼里,他们就是一门心思挣钱的人。
随我去长见识、吃大餐的闺女赞叹:考研的三大热门专业,满满小朋友全给选了。
我不解,算盘尚且代表会计,元宝代表金融,那么棒槌又代表什么?闺女笑我愚钝,说那是法官常用的法槌。我这才后知后觉,那个小小的棒槌,代表的是法律专业。
在以前,抓周只看孩子抓到的第一件物品,大家心里也笃定,只有第一次抓到的东西,才是冥冥中的注定,才更有预测和指引的效力。
在古典名著《红楼梦》里,也曾写到过“抓周”这个礼仪,贾宝玉在周岁那天抓了胭脂钗环,貌似预见了他日后在“女儿国”的生活。
今天满满小朋友被父母指挥着抓了三次,难道是因为水涨船高,高考志愿都可以选报几十个的原因吗?谁说我愚钝?!我心里嘀咕着,并忍不住偷偷为自己的“聪明”喝彩。
以前准备的抓周物品,跟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有很大关系,因有不同的期许,给男孩女孩准备的东西也有很大不同,比如给男孩准备书、笔、印章、算盘和称盘等,希望将来读书写字考取功名,或者精于计算做个日进斗金的商人;女孩则必有剪刀、针线、胭脂、梳子等,无非希望她要么样貌出落得出众,要么女红手艺高超。
随着社会发展,新生行业越来越多,法槌、听诊器、各种乐器成了必选之物;随着社会观念的提升,男女受教育的机会已基本平等,抓周时选用的物品也渐渐趋向一致。
由此可见,古往今来,不同时代的人们总把某些阶层、行业视为显贵,期望自己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如果自己命运不济,理想的实现遥遥无期,则转而希望后代能光宗耀祖,便利用“抓周”来表达这种愿望和祈求。
随着科学的进步,思想文化水平的提高,抓周活动成了一种取乐逗趣的游戏,除了活跃家庭聚会气氛,还用这种仪式来表达家人对孩子生日的美好祝福,也表现出父母对小孩志趣爱好和未来职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