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一位粉丝朋友在微信后台的留言:你作为产品经理,天天写文章,而且什么都写,你哪有时间思考产品呀?你这么不务正业,是不是你产品的能力很烂啊?
他还拿出微信之父张小龙的一句话和我沟通:要提防那些Blog写得好的产品经理,因为在Blog上花的时间越多,在产品上花的时间就越少。原来还以为有例外,现在看起来无一例外。
对张小龙这句话呢,我一直持质疑态度的,一直没写相关的文章和大家聊聊我的观点,这次借这位粉丝朋友的留言,和大家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1.不要把写文章和产品经理优秀混为一谈
这句话是张小龙是多年前在饭否上的一个观点,我不质疑张小龙在产品方面的造诣,但是在识别产品经理的优秀性上仅从这句话来看,不免有点牵强。这句话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公式,总时间=工作时间+写文章时间+其他时间。你在写文章的时间花的多了,自然在产品工作方面的时间就少了。
从逻辑上来说,是有以下三个误区的:
① 未考虑时间的分配。如果一个产品经理懂得做时间管理,把大家睡觉的时间,娱乐时间和看韩剧的时间用在了文字造诣上了呢?当然你可以和我说,优秀的产品经理24小时全力以赴在产品思考,产品沟通和产品实现上,21世纪最主要的是专注力,你都不专注,说明你根本就不合格。你说的很对,但是这类鸡汤喝多了,你也依旧做不好产品。
② 未考虑时间的质量。在碎片化的年代,信息是碎片化的,时间是也是碎片化的,那最重要的是时间的质量,就是相同时间内,基于目标的产品,比如,同样八小时的工作时间,别人能协调处理好更多的需求,能完善更多的PRD,而你却依旧在一个点上徘徊。那同样是工作后的时间,别人善于总结,整理思路,分享他人,在短时间内高效产出,何乐而不为呢?
③ 缺乏一定的统计数据归纳。张小龙统计过目前写了文章的产品经理和他们优秀性的数据么?也没有吧!只是微信之父根据他的所见所闻总结的吧,几年前的圈子和目前的自媒体时代能同日而语么?所以要说文章写得好,和产品经理本身的优秀性关系并不是很大,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网站的那些高票产品大神,文章都还不错呀。所以微信之父原话中的“看起来”措辞还是挺严谨的,“看起来”和“实际上”是两码事。
其实我还是挺希望产品经理能够多写一些文章,坚持写一些干货十足的文章出来。
① 写文章是一个人总结和反思的过程。写文章,尤其再写产品相关性的文章时候,都是自己对行业,竞品,自己所思所想的归纳总结。我们每天经历了很多碎片化的信息,缺乏的就是整理的过程。同时,在文章中,你会加入一些你自己的思考,那么长此以往,你的深度思考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而深度思考是决定一个人是不是优秀的重要尺度。
② 写文章是锻炼逻辑思维的过程。要想让自己的文章便于读者理解,那么要把文章脉络梳理清楚再下笔,就像我写每篇文章之前,都会用思维导图把要写内容的逻辑,表达的观点梳理出来,哪些地方需要引用哪些观点,哪些位置要引用哪些数据,找好这些材料,加工一下,文章浑然天成。通过长时间这样的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会大大提高,逻辑能力是产品经理的基础之一。
③ 写文章会锻炼你的文笔能力。看一个产品经理的PRD就能看出这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笔能力怎样,能让研发在第一时间看懂你的PRD,逻辑是很重要,文笔也是很重要,简洁扼要,直击要点。同时在产品前端页面展示文案上,经过文笔锻炼的产品经理,在文案描述和撰写上,也会更加贴近用户的实际。
④ 坚持发文能够锻炼一个产品经理的自信。目前自媒体的平台让每个人展示的空间更大,经常把自己的文章发到简书,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或者pmcaff这样的平台上,获得别人的点赞和打赏,也是获得自我认可的一条途径,也许在工作中,由于工作环境原因,老板是白痴,同事是傻子,你得不到认可,但是通过这样的平台你收获了自信,就能增加你对产品行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有了这样热情和积极性,不一定能够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但是一定会成为合格的产品经理。
当然,能建立自我品牌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影响我也不多说了,这个毕竟少数,但是给自己未来挑选职业岗位提供了窗口,还是可以的。
写文虽好,不要贪杯。不要像某CTO一样用工作时间构思和写文,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我一般都会在地铁上构思今晚写什么文章,然后到家后搜集素材,写文,所以热心的读者会发现我发文时间一般在晚上12点前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嗯,这个时间段活该没啥阅读量。
产品经理的职责就是让合理的事情在合理的时间发生,如果连这个都安排不了,别谈做什么优秀的产品经理了。
2.产品经理本身的属性决定其跨多个领域
有人说产品经理就是mini CEO,因为你什么事情都要管,什么事情都要知道一点,什么事情都要去协调。不错,由于产品经理本身的属性,就决定了产品经理需要跨多个领域。
拿我们这个行业来说,用户端的产品经理,你要懂金融的基本知识,懂用户心理研究,懂用户需求分析,懂数据分析,懂市场营销,还要懂一些技术等等,像偏后台的产品经理,要懂业务流程,比如风控的产品经理要懂风控,资金后台的要懂财务相关的基础知识,最好还要熟悉一点技术方面的知识。
所以从职业上来说,我觉得产品经理在知识储备上是一个T字型的人才,所谓T字型人才,T的一横代表知识面,代表涉猎范围,一竖代表某一个领域的专精。很多大学的培养计划中,都会说要做宽口径厚基础的T型人才。在专精的基础上,拓宽面,才有好的价值。
产品经理要在专业领域形成独特的才能,反复锤炼,反复雕琢,成为你独一无二的优势,你才能在产品这条路上走的更远。
3.鼓励产品经理成为一个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英文名slash,“Slash”这个说法最早由《纽约时报》专栏作家Marci Alboher提出,她用slash去描述和概括了自己看到的一种现象,即在纽约越来越多的人拥有多重身份,在写自己头衔的时候,他们会用斜杠来区分不同身份。Marci把这种现象称为斜杠现象(The Slash Effect),并用Slash来指代拥有多重身份的这群人。他们不满足单一职业和身份的束缚,而是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例如,徐静蕾,演员/导演/杂志主编; 任泉,演员/制片人/天使投资人/火锅店老板。
在我认识的产品经理当中,斜杠青年很多,专业领域的,产品总监/市场营销专家,产品总监/设计达人,还有其他的,产品经理/自媒体达人,产品经理/美食专家,产品经理/乐队主唱。
一个合格的斜杠青年,都具有以下特质:
①精力充沛:由于多重身份的缘故,所以在他们某个自己喜爱的领域,他们总能保持充沛的体力。比如我们自媒体圈,坚持写作马拉松,坚持早起打卡,坚持每月读10本以上专业书籍的比比皆是,精力充沛才会慢慢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②懂得时间管理:由于有多重身份,所以需要在别人完成一份工作的时间内完成好几样工作,这种模式将会推动你更好地规划自己最重要的人生资源—时间。他们总能把时间安排妥当,把每份时间都能发挥出巨大价值。
③充满好奇心,爱折腾。他们总能保持对世界有好奇心,对新事物保持敬畏和探索的心态,拿到一个新的东西,总喜欢去折腾一下,折腾折腾着,就不知道咋的,闯出了一份天地了。
这三种特质,难道不是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应该具备的么?所以我更多鼓励产品经理能够成为一个斜杠青年,优秀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件艺术品,如果你的思维单一,你做的仅仅是一款软件,而非一件艺术品。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离开互联网环境来说,是一个广义的命题,比如你的爱好,你的文章,你的小屋都是一件产品,你就是这个产品的产品经理,怎么拾掇,怎么折腾,就看你这个产品经理的眼界和底蕴了。而产品是相同的,互联网的产品和其他的产品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优秀的产品产品理应是游刃有余的,优秀是一种基因。
所以,再撇开在专注于互联网产品行业来说,斜杠青年这个命题的存在,已经超越了以前我们所说得到底爱一行做一行还是做一行爱一行的命题讨论,他会让我们惊讶的发现,我们竟然还可以这样,人生有超越传统思维之外的更多可能性,不管互联网产品这个职业是不是你的最爱,我们还可以拥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身份。
斜杠青年是一种能够让你的业余生活更充实和更有趣的生活方式,但它更是一种策略,一种让你在保持现有收入的同时做真正喜欢的事情的策略,一种让你对抗未来不确定性的策略。每个身份都是一个产品,不要把自己思维限制过于狭隘,你应该能成为你生活的产品经理。
4.最后进入常规扯淡环节
①成为T字型的人才和斜杠青年之间没有啥矛盾的地方:大家无非讨论专注性和多重身份的问题。任何技能要成为能够被他人认可的优势,成为你的身份标签,背后都需要无数个专注时刻的投入。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根本到不了可以探讨专注的地步,对于那些自律和勤奋的人来说,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能把两件甚至三件事情做好,越努力的人越优秀,越优秀的人就越努力
②评价一个产品经理做产品的能力,可以看他做的产品和对话他的直属领导,评价一个产品经理的内功,不妨看看他的文章。
③ 我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优秀的产品经理,但愿自己能在优秀的路上渐行渐远。
④这篇文章中的产品经理换成其他岗位,也适合,愿你能够自己独立思考,找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大城小胖,一个喜欢读书和写字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经理,不定期更新原创文章,转载请私信联系,支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