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参加“玖玖雅集”读书沙龙活动,深为“雅友”们的情怀所动。这个由青年才俊徐飞主持,一帮热爱读书的教师组成的教师发展共同体,由最初的14人,壮大到现在的54人,坚持不懈三年半,每月雷打不动开展一次沙龙活动,收获颇丰。我每一次参加活动都有强烈的归属感,仿佛流浪的心得以回家。虽然,读书是一个人的精神之旅,但偶尔沙龙,尽情分享,就会有一种力量,使你系于不堕,使你不至于迷失方向、松懈精神。人在这个世界走一遭,是需要一些尺码相同的人,相扶相携、作伴同行的。翻看“雅集”留影,不觉想起来路,虽也有“那些走散的朋友啊”,但更多如“雅集”中的“雅友”,或前辈,或朋辈,或晚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久久难忘。他们给我力量,让我勉力前行。】
其一 卢先生
卢先生从教委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的时候,几位同事约了要去看他。我恰好在南京出差,赶不上。情急之下,我跑遍了新街口的几个大商场,挑来挑去,觉得还是买一件羊毛衫合适,祝愿他在秋意渐起的时候保重身体。后来这件羊毛衫是怎样送给他的,已经记不甚清。只有个清晰的回忆,那就是当我把这份薄礼交给他的时候,他伸出手来,给了我用力而且持久的一握。这一握,胜过千言万语。
我知道这一握里有着卢先生一如既往的鼓励。“小袁老师,好好干,你能行!”这是卢先生见到我时时常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我觉得这句话就像一根鞭子,把我抽打成一只快乐旋转不停的事业的陀螺。“一个人生活在鼓励之中,就会学会自信。”正是在卢先生以及卢先生们的鼓励中,我才喊出了“学校给我搭多长的梯,我就是登多高的楼”的壮语!我常常自己给自己打气,用的就是卢先生这句看似平淡实有奇效的“壮心丸”。
我知道这一握里还有着卢先生一生不变的希冀。关注、关心、关爱,从和卢先生平素不多的交往中,我分明看到一双父辈的眼睛!我执教市名师展示课那天,他匆匆赶来,坐在前排,不看教者“表演”,只看学生“表情”。课后,听课老师走去一空,他留下来问学生:“这样的课,老师平时常这么上吗?”这给我心头一震。——是啊,是不是平常每堂课都能像展示课一样,用心去做呢?翌日,我接到卢先生书面评课,洋洋千言,热情鼓励,是他听课当夜写的。感动之余,我写下教育手记:“从今天开始,我会觉得,每堂课都有卢先生坐在那里。”
其实我和我的几位同事很早就“希望”卢先生能够退下来。“位尊则近谀”的思想禁锢着我们。卢先生身在其位,我们去找他、拜访他,总有着奉承巴结的嫌疑,因此从未举动。退下来,我们就无所顾忌,可以放心大胆地与之相邀,与之坐谈,与之推心。只是遗憾,再也不会在伏案办公的时候有人快步过来,拍拍肩说“好好干”了。——好在这句话已经深铭我心……
其二 储兄昌楼
储兄昌楼那双圆睁的眼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容下我这个从学识到身材都矮他几分的小老弟的,我至今不明。在江苏省的几次教科会议、颁奖仪式上,彼此虽已谋面,可直到“金帆杯”论文竞赛颁奖那一次,我和他均以获奖作者代表身份上主席台发言,才有机会握其一手。这“一手”其实应当称为“两手”。因为相处长了就知道,无论什么时候你伸过手去——更多的时候是你还没有伸过手去——他那两只大手就会包裹而来,犹如一抱。当你赶忙把另一只手搭上去的时候,先伸出的那一只手已然温暖如春。
颁奖是夜,我和储兄在住处附近的歌厅放歌。歌厅在地下,阴暗,潮湿,有一股重重的霉味。可是心情很干爽,因了储兄嘹亮的歌声,因了储兄爽朗的笑声。这种干爽一直保留到现在,就像人生的熨斗,在落泪的季节,总会不经意地把潮湿熨干,让不平的心熨帖。哪怕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崩溃了,沉没了,将我钉在地上,也绝不会是咸鱼一条。
再以后就是在扬州的一个什么会堂听镇西老师上公开课,我和储兄坐在会堂外的走廊里,透过会堂的后门远远地听“李大将军”那中气十足的声音。我抽烟了没有,已不记得,反正储兄是抽了,而且是一支连着一支,仿佛在家夫人不让抽,非要在外面补回来似的。
对于储兄的抽烟,我几次欲动嘴唇,劝他节制,或者干脆戒了,可最终还是一次次把话咽了下去。尤其是在苏州和茶馆那一次,我和储兄避开众人偏于一隅掏几句心里话,平日与烟无缘的我专为储兄带着一包烟在身边,哪料到我敬他一支,他竟敬我四支!依然是一支连着一支。这纯粹是浪费,可我注意到他抽烟的姿势,那股氤氲,全被他压到肚子里去了,好似胸中有许多沟壑,许多不平,要用这氤氲去填!
我知道,他确有不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想当初,储兄的出类拔萃,“帝王之相”,让周围的人尤其是学校头头不安,于是被排挤打压。这还不算,嫂夫人也被牵连,且迫之尤甚。于是,就有了挈妇将雏,避走苏南的一着。在家乡,他是多年的教务主任;到了昆山,他从普通教师做起,干到市教育局,做教科,又兼教研,忙得像个陀螺似的,一点儿也不愧对他那个“主任”的头衔。他在昆山中学带的班级,学生高考成绩令人瞩目;他在省论文大赛上,不仅能拿一等奖,而且能拿第一名!和别人不同,储兄是把家乡揣在怀里走的。多年以后,青天大白,星光不灭,他又成了家乡的“智多星”。
储兄到昆山后,我一年间去过五次。当我长途奔袭三四百里见到这位宽厚热情的长兄时,我的心里总有一股莫名的激动。我对他稍有意见的是,他只到我这里来过两次。不过,这两次每一次都在我生命的履历上刻下了年轮的印记。
有诗为证:
在这个功利的世界里/人们差不多忘掉了/友情最初的模样/一帮心情迫切的K12/骑着马年的马/从年初四出发/去温习握手和拥抱/这些似曾相识的/简单动作//那个叫亭林人的家伙/搂着抱着不算/还使劲地捶背/捶得排骨一样的袁卫星/直喊哎吆我的妈的同时/两眼满是泪花/也不知道是因为真疼/还是因为感动。
储兄的网名原不叫“亭林人”而叫“淀山湖”。我刚到翔宇工作的一天,储兄打来电话,邀我去K12,“和李老师逗逗”,并且再三强调:“蛮好玩的!”那时候新校肇启,网络还没有完成。誓死不泯童心的我便在每天学生夜自修结束后跑到就近的网吧去,“玩”K12。李老师我是不敢逗的,我一向尊他如亲师;倒是储兄昌楼,在网上被我逗过。逗得最凶的那一次是关于他的网上改名和阳澄湖大闸蟹的。逗到最后,他发来短信:“淀山湖的大闸蟹已经爬到餐桌上等你了!”
其实那一次我是冲着“淀山湖”而不是“大闸蟹”去到昆山的。去之前,我和卢兄志文这位我们翔宇的掌门人沟通想法,取得一致:不惜一切代价挖储兄到翔宇共事。职位、待遇,以及他夫人、孩子的安排都作了打算,而且有相当的弹性。聘请一事在储兄第一次来翔宇时非正式提起过,集团董事长跟储兄聊及教育很是投缘,曾在宾馆住处一拍储兄大腿,说:“到翔宇来!”储兄当时的态度是笑而不答,笑得可爱。
到了昆山,果然是“菊花飘香蟹脚肥”。且有镇西大将军把“茶”临风。作东款客的除了储兄,还有储兄的夫人,昆山中学的校长、书记、主任什么的。那时候他刚从昆山中学借调到市教育局教科室任教科员。谈笑间,储兄说到董事长拍腿一事,起先还是乐的,我方欲顺水推舟,哪料到他脸色突变,哽咽着说道:“我不能走啊,在我落难的时候,昆山收留了我,我怎能……”接下去潸然泪下,痛哭有声,竟是收也收不住。
我禁不住也是热泪盈眶。真实的储兄,性情的储兄,面对这副热肠丹心,我还有什么话可说!
回到学校,我和卢总、王董一齐感叹:储兄无价!
储兄做校长满百日,我电话过去,要他交出“百日答卷”。很快,他来了回音——
百日里,我完成了学校文化的整体架构。我们学校有十六字的办学方针,即“文化立校,课程育人,特色办学,城市品质”,并形成了共同愿景。我们开学初反复研讨确定了“教育点亮人生”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建设“中国乡镇最美学校”的共同愿景。在此基础上进行学校文化的深度建构:一方面全员参与重新设计校徽校标,确立学校文化标识,营造学校文化景观;一方面强化礼仪文明教育,建立校园规范,培育学校精神,塑造学校形象。共同愿景要通过规划来落实和体现,我们确定了从千灯镇到海内外的六大定位,并为此编制了行动手册,供全体教职员工学习讨论。在此基础上,又组织了一次专家论证会,对六大定位进行了全面的解读与修正,进一步体现了最美学校的基本理念与要求。我们把美作为学校的文化特征,卓越课程、理想课堂、完美教室、艺术塑美、科学创美、体育健美,这六美是我们学校最美的具体表现。而品质、品位、品性,这是我们办学的终极目标。一普两特,三品立校。一普就是普通学校办学求品质;两特就是特色办学求品牌,特殊教育求品性。一是有效教学,追求品质。作为一所普通的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校,我们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方位、多渠道、细节化地优化我们办学的每一个环节,突破乡村学校办学瓶颈,围绕“质量”二字,大做“升级”文章。二是特色办学,提升品位。特色办学成为学校的办学方针之一,充分地说明了在我们千灯中心小学,特色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我们要紧跟形势,适应发展,注重传承,统筹规划,集中调配人、财、物,着力特色课程建设,通过校本课程建设,通过管理制度的创新,在软件上下功夫,使特色教育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正轨。三是融合教育,彰显品性。我们要正视并深思我们的教育原则与教育策略,保障每一个孩子应有的教育权利,同时,我们要尽量发展他们在学业上及学业以外的潜质。这就是我们学校要大力倡行的大融合教育,真正地着眼于每一个孩子,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这是我们学校彰显办学力量的行为选择,是我们最美学校的价值观体现。
百日里,我完成了学校未来集团化、一体化办学的基本架构。我向镇领导与教育局领导建言将淞南小学更名为我校的南校区并获得双方认可,一所现代化的崭新校区正在兴建,为学校增加了发展的平台,千灯中心小学两区两园的办学架构基本构成。目前我们已经在推进一校两园的教学设备设施的一体化共享,还将进一步探索幼小衔接,在课程设置、特色建设、教师发展等方面共建共荣,携手打造中国乡镇幼小九年一贯制的最美学校。
百日里,我完成了新教育实验的项目架构。从八大课程到三个相约,我们将新教育实验全面融入学校各项工作中,以项目推进来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内涵性发展。相约星期一的每周一汇,聚焦我们的教育现实,交流我们的教育情感,书写身边的美人美景;相约星期三的而立读书会,走进经典,走近大师,结合我们的完美教室写下读书随感;相约星期五的与名师结伴研课,借用模仿,对照取经,每一篇课后感化为进步的阶梯。三个相约,就是共研共读共写。而我们每一个完美教室中,每天都有老师在写下班级叙事,在更新共读共写,用行动、用文字书写着师生们的共同生活。共研共读共写共生活,这已经成为我们学校的一种教育生活状态。
百日里,我组织完成了新校园网的设计改版。我们的新网站,首先是一个大展馆,天天是“窗口”,时时在展示。通过项目介绍,通过过程记载,直观地展示,真实地呈现,让关注新教育、关注学校发展的人们可以比较全面地、方便快捷地了解新教育,了解学校,增强认同感。更是一个档案馆:是学校的新教育实验档案馆,是学校的中国乡镇最美学校建设档案馆,是班级建设档案馆,是师生个人发展档案馆。一天一天又一天,每一个项目、每一个课程、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学生、每一个老师,天天在创造书写,一部成长史在生成、在演绎。
百日里,我先后与30多位老师进行过个别交谈,与绝大多数老师以分组会议的方式进行过交流,并与中心校与幼儿园的全体后勤人员召开过三次专题工作会或座谈会。尊重、理解、答复、劝导,我用心、用情、用各种方式来努力维护一个健康、和谐、安定的校园。我总共听了23节课,但听的课大多是外校课,如海门老师们的,江阴老师们的,本校的听得还不多。我在课堂中寻找优化课堂的方案,以引进海门学程导航教学模式为契机,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教学效能为重点,改革教学结构与过程,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扎扎实实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水平。
百日里,我总共34次到镇政府,6次到教育局及各科室,2次到苏州市教育局,2次到省教育厅基教处、省教科院、省教育报刊总社汇报工作,协调上下关系,寻求最大办学支持。我重点协调理顺了“小昆班”的相关工作,在专项资金的合理分配使用上获得了各方的理解与支持,保证了学校特色教育的持续发展。重点牵头落实了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的后期申报评选工作,并最终顺利以苏州市最高分通过评审。
百日里,我在学校校长室的长沙发上度过了52个夜晚。这确实是一段非常的经历,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不是我喜欢这样的工作或生活方式,而是要做的事实在紧急,我实在需要静心静神地来进行顶层设计,以全部身心来开好局、起好头。在这百日里,学校就是我的家,我把自己给了学校这个家,有多苦,有多累,有多疲,有多倦,甚至有多少不解,有多少非议,我都坦然承受并心甘情愿,只要蓝图能变成现实,只要梦想能够开花。
百日里,连续3个星期21天放心安心地外出学习提升自我。当学校顶层设计完成了,当各项工作的平台搭建完成后,参加苏州市教育局的校长任职培训一周,又在昆山市教育局统一安排之下到江阴市实验小学挂职两周。这次由理论到实践的系统任职学习,让我对校长岗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会把校长专业标准60条作为自身的基本准则,不断创新学校管理实践,不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努力成为学校管理的专务人员。
百日里,我做了不少事,有了不少收获,但更有不少缺憾,有不少值得反省深思的地方。我是一个教育的老兵,校长的新兵,工作经验要积累,工作方法要讲究,工作节奏要把握,而我在工作中,显然还欠火候。校长做的是人的工作,我在进人心、明人情上做得还很不够,要更多地与每一位教职员工心连心,情通情。工作中我必须尽快加强制度建设,坚持依法办学,做到用制度规范人,用文化浸润人,用情感沟通人。
百日里,我完成了“储老师每日一谈”约15万字,记载了我的所思、所感、所行,也见证了我的梦想之花在缓缓绽放:只要努力耕耘,苏州肥沃的土壤同样适合新教育的生长;只要方法得当,新教育实验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全面实施,并且与学校工作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扎实地推进;只要唤醒理想、激发情感,新教育文化、课程可以在师生共读共写中谱写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最美篇章。
末了,他还不忘“抒情”:“为圆梦而来,与千小结缘,前世注定,今生无悔。珍惜每一天,办好每件事,推动千小的升级发展,为新教育年会提供典范样本,这是我与千小的机遇,更是挑战。只要我和我的同人齐心协力,如《犟龟》中的陶陶一样坚信自己会成功,坚定而友好地告诉大家‘我的决定是不会改变的’,上了路,总会遇见隆重的庆典。”
储兄是用行动写下上面的篇章的,他笃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很快,三年过去,他刚到千小时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说过的办学愿景一一达成:一是办成一所各级部门与社会各界都认可的新教育乡村“好学校”;二是学校综合考核成绩为全市一流;三是学校的办学成果登上江苏教育报的头版;四是一年一次省级项目创建或省级综合荣誉;五是举办一次省教育厅正式发文的省级会议;六是省内外的教育同行慕名参观交流。三年过去,他捧出了一本厚书:《教育点亮人生》。在我看来,这本书不是写出来的,而且做出来的。
2015年夏天,我个人面临人生的选择。我向我发自内心尊敬的市教育局顾局长(其实在我心里十多年来一直称她为顾博士)求助,希望她指点迷津。她首先说,不管我如何选择都会全力支持我。然后,她说了一句:“去办一所学校也不错,虽然辛苦一点,但做校长能够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就像昌楼那样!”
“就像昌楼那样!”正是这句话给了我力量,于是我带着“从现在开始,办一所百年老校”的愿景来到相城区。因为我相信,上了路,总会遇见隆重的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