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日回了趟老家,车开到村口时,突然跑出来两个小姑娘,大的约莫十岁小的刚刚会走,随后一个穿白色宽大T恤的女人急忙出来,一把抱起来小的,牵着大的,有些不好意思的挥了挥手,向车窗这里笑了笑,然后我们都惊讶了。
“唉,是你呀,回娘家啊?”那个女人先开口了。对面这个女人叫晓玲,我从幼儿园就认识了,一直到高中都在同一个学校,大学时唯一一个在同一个城市的人,工作以后还租过同一个小区,搬家时来临时住过两晚。说来也怪,我们在上学时没有成为姐妹,工作后也没有成为闺蜜,只是一直淡淡的。对她的印象就是特勤奋的人,超爱问问题,上课问,下课也不放过,问老师,晚上熄灯了还在看书,早上起床铃没响又在看了,别人看小说而她看得全是教科书。
这么勤奋又好问的人,成绩总是平平,有一次成绩掉到了倒数的边缘,所以她更不敢松懈,愈加努力,结果也只是稍稍上浮到了原来的水平。
一次周日稍早一点去了学校,路上碰见了晓玲,结伴去了宿舍,她又是背着书包,又提着些生活用品,对比起来我就是那种不要好的学生,一个塑料手提袋,只有一点点东西,还不见得是书。
到了宿舍放下东西,还没叹上口气,她就把书包里的一本软面抄拿了出来,里面黑红两色的笔写得很清楚,应该是本错题集。
她说,这个周末她整理了一下以往的错题,因为邻居姐姐说这特别管用,她那邻居是我们附近有名的学霸。
我拿出来一张试卷做了起来,一边和她聊天一边写,大约半小时写完收拾起来,终于可以伸个懒腰,以表完成任务了。
突然晓玲问我:“你作业做完了?”吓得我想要伸直的手又收了回来,“是呀”,我赶紧翻了翻看看是不是有什么落下了,“一共三张试卷,剩下背诵和一篇文章?”“嗯,我数学有道题没做,你做了么?”晓玲从一摞书里拿出一张试卷,“倒数第二那题。”我翻了翻试卷,发现这题是上周数学老师才强调过,只是数字改了改,我还是挺自信能找到正解的。
“做了,上周老师讲了和书本的例题有点像。”我接着收拾东西,准备出门去食堂吃个晚饭。
“把试卷给我看下吧,等下你回来还你。”晓玲还坐在床沿没有一丝要出门的意思。我从手提袋里拿出试卷给她,就去找有没有同伴去食堂了。
接下来的一周有月考,数学有一大题和那张试卷的题型一样,只是稍稍有些改动,我想着真是幸运因为她我又复习了一遍,简直像老师说的送分题一样。
测试卷发下来以后,还没分析试卷以前,因为上次题目的关系,我偷偷地斜瞟了晓玲的试卷,那个赫然的大红×,我有些疑惑,然后看她闷头抄着什么,像是上次那本错题集。
数学老师说:“有哪些题要讲的?”同学们说了几题很少出现的,老师又问:“还有哪题要讲?”晓玲举手了,她说,最后一题。老师很简短的说了一下,并说书本的例题多看看就行了。
葱那天以后我明白了,为什么晓玲这么好问还成绩平平,那么勤奋还是于事无补,她仅仅是问,问以后的思考忽略了,她仅仅是摘抄,摘抄以后的思考同样忽略了,这样她的问题永远停留在那里,错题集也只会越来越厚而已。
后来晓玲成绩还是那样,高考的分数出来刚够读电大(第五批),她就在民办大学读了两年以后,回家做了打字员类似的工作,生了孩子以后两头顾不了就待在家里,转眼大的都已快十岁了。
说来有缘,高中有那样一个爱问问题的同学,大学也有一个爱问问题的室友。不过她问的不是学业上的而是对自我和人生的思考,听起来是不是好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