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有三个以上的解决方案,让孩子行动的方法并不只有说教一条。用对孩子喜欢的事情,亦能促成我们想要的成果。
上午的课堂,复习过程中我发现最前排的小易(化名)低头在看桌洞里的漫画。被我发现后,小易有点不好意思,冲我一笑,赶紧把书收了起来。
看着学生的举动我问:“是不是现在特别想看这本漫画?”小易点了点头。我说:“可以。”
孩子眼睛一亮看着我,我接着说:“只要你把这节课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在八分钟内全部掌握并过来给我做个背诵,剩余的时间你可以看书。”
小易说:“没问题。”结果不到七分钟,他便过来让我检查,不仅熟练掌握,而且用时比预定时间还要少一分钟。
很长一段时间,我发现这个方法对学生们特别奏效,尤其是在绘画作业中。以前规定的两节课,到点总有学生完不成。作业过程中,有些学生经常不是走神就是玩铅笔、橡皮等。
反观孩子们的行为,我知道很多学生之所以完不成当堂作业,并不是预留时间不够,而是很多时候他们把时间浪费在了一些小动作上。
后来我跟学生约定,两节课的时间,只要大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剩余的时间他们可以自由支配。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孩子们的作业情况反而有了很大改观。
当我把自己的观察说与学生并问他们原因时,孩子们普遍觉得剩余的时间对他们很有诱惑力,让他们有了目标,快点完成作业后可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当问及他们有没有发现自己的效能也在提升,任务总在规定的时间以内完成时,孩子们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
用对孩子有诱惑力的行为来促使我们想要成果的快速达成,这就是教育中的普雷马克原理。
我们希望孩子达成的行为,要求必须明确具体,这是应用这个原理的首要前提。
只有要求清晰,孩子才有方向目标,才知道做到什么程度是任务的完成。
所以每次的学生作业,我都会从构图、色彩等方面一一提出具体要求。
同时,任务的提出要基于对孩子现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拿小易来说,这是个聪明伶俐的学生,只是过于贪玩。
所以当我给其他学生十分钟时,预估他的情况,在基于现实的基础上我给到了他一定的挑战。
每个孩子的需求不一样,所以给出的刺激条件要视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
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具体规定孩子完成作业后可以干什么的原因,照顾到学生们的多样化需求。
而一定程度的挑战,也是给到了学生发挥自己无限可能的机。当TA一次次超额完成任务时,回首成就,自信也会提升。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达成我们想要的结果并非只有说教一条路,有时候换个方法可能更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