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末,心烦气躁,家事公事铺面袭来,家中口角不断,老公嫌我做事急躁;我嫌他不在位,没担当;公公身体不适,婆婆更像火药桶般危险,一点就着,一着就爆,家中弥漫着浓重的火药味,四岁的女儿不断出来调停“你们别吵啦!”这是我当下对家的感觉。
常年在家的人是感受不到家的特别之处,或许更多的就像我当下般厌烦,甚至蠢蠢欲动地想逃离,直到有一天背井离乡时,才会怀念父母在旁,儿孙绕膝幸福场景。
十二岁那年,我离开熟悉的村落,来到陌生的县城求学,每天掐着指头盼望着周五,一进院,看到屋里亮着昏黄的灯光,一进屋,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声声嘘寒问暖,锅头热气缭绕……“终于回家了!”卸下的不只是手中的行李,更有心头的“行李”。周末是我喘息的机会,家是我歇息的港湾。
2012年我只身一人在到离石工作,陌生的人,陌生的工作,陌生的城市,心里装着沉甸甸的不适与委屈,年幼的儿子由婆婆在柳林照看,思念之情只能寄托于相册,那会的我千方百计地找机会回家看孩子,儿子乖巧可爱,我恋恋不舍。不由感慨:孩子在那,心就在那,那就是家!
如今,孩子们终于来到我身边,我却找不到我的心,有时我真得很纠结,很分裂,在家时,嫌家务太繁重太忙碌,没有自己的空间;闲来无事时,我却又很迷茫,有种虚度光阴的愧疚感。我到底怎么了?我不知道何处安放自己的心,更不知道我此生的目标和价值在何方。
2015年腊月,我机缘巧合走进智心馆,在那里,我发现了之前从未涉足的一个领域——对心的研究。
智心馆是研究心的学院,是补给心能的加油站。也就在那里,我有机会掏出自己的心来细细端详。三十年来,我忙着征服这个,挑战那个,却从未察觉到自己的“心”早已千疮百孔,我的生命逻辑如此得荒诞不羁。我很卑贱,我不够好,我不重要。因为我不重要,我个人形象无关紧要;因为我不重要,我不值得享受高品质的;因为我不重要,我的心愿可以推迟,再退迟;因为我不重要,我需要不断地做事,成事来证明我是重要的;因为我不重要,我很低,我需要机会证明我是重要的,我是高的,我的成长是有价值的。
在智心馆,我明白,每个人都是圆满具足,每个人很重要,我的存在是重要的,无需去“证明”,我可以坦然地享受生命,享受被款待的感觉。精致的茶点,欣赏赞美的话语,主持人对你的一份特别看见,我那颗千疮百孔的心在此被修复,被充盈,尘去光生,熠熠生辉,我自视卑贱的生命在此被重视、被款待,这种的感觉,真好,这就是我梦寐以求家的感觉。
近来做预算,财务姐妹们一起上灶吃饭,一起加班到深夜,不懂的地方微信@一声,大家虽在各自的办公室加班,但并不孤单,有的是团队的凝聚力,明确的目标和互帮互助的温暖。
如今,我们17位智心馆姐妹在各自家中,各自的道场修行,在“修心”的路上,我们并不孤单,有坚实的团队后盾,有明确的前行方向,一群人,一个目标,一道同行,这就是家的感觉。
最近,我才领悟到家的至高境界是——主人的感觉,不做追随者,应和者,只做“一家之主”。我是我情绪的主人,我环境的主人,我命运的主人,我小小世界的主人,大大宇宙的主人。主人所到之处,处处是家,
愿我们都能回家做主,处处为家,在“修心”的路上都能修得一颗晶莹剔透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