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文系以前,以为这里是理想主义者怀抱文学梦的聚集地,我会在这里与一群热爱阅读与写作的人进行头脑风暴。
而事实却是他们大多浑浑噩噩不读文学作品;专业的方向是新闻传播,心想南方周末历年的新年致辞,内心澎湃,以为就此选择了理想与责任,而事实却是现在自媒体当头,研究如何炮制爆款10万+更要紧。
从中文系的“读文科,自作孽”,到大学的“读书无用论”,再到社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小到大,自上而下的都提倡一种有用论。
看牛津大学人类学教授项飚的访谈时,他说了一段话:
“往大了讲,中国整个社会,很多人都在悬浮着。悬浮有一个很重要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哲学意义上,不对当下做深刻的思考。一切现在发生的事情,都是为了未来的某一个目标。你要努力去做,不做,未来的目标就达不到;但是未来是什么,能不能达到,完全不知道。一切现在做的都是为了超越现在。
现在去做工,‘工’是没有乐趣的,是为了明天更好;小孩被逼着学钢琴、画画,就为了后来加分、成名。在进行的事情本身没有意义,都是手段。但目的又完全是不确定的。它的本质不是对未来的追求,而是对现在的否定。这个就是我说的,悬浮。把自己拔起来,悬在空中。”
从小老师父母就教导我们要制定明确的目标,朝着目标前行,就能成功。这没有错。只是有多少人在年轻的时候就能明确自己想要什么?
大多数人可能只有一个大概的方向,或者连个方向都没有。有时候精致的“有用论”反而是真正的无用。试想一个人在没用搞清自己是谁想要什么之时就想脚踩青云一步登天的可能性有多大?
读中文系的学生都鲜有去读文学作品的,更别说其他系别的学生。然而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年轻人个人身份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入口,他们不屑一顾却擦破头皮去追名逐利。
为了迎合这种有用论,信息资讯的大爆炸里也充斥满了精神垃圾,成功学、鸡汤、秘诀铺天盖地,以为咽下这些秘籍就能飞鸿腾达。
在新闻传播专业里,学生的注意力也被各种“10万+”和社交媒体上的喧嚣吸引,不屑去了解十年前新闻业的黄金时代是如何运作的,一味只想研制爆款爆红。
殊不知,现在爆红的新媒体运营者,细数下来咪蒙、罗振宇、Papi酱等并不是凭空出生的,追溯他们的个人履历大多也是名牌大学对口专业毕业从南都、央视走下来的资深媒体人。
趁着年轻,寻寻觅觅,多走些弯路,就当欣赏些不一样的沿途风景也不错。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有个很有名的演讲,他在演讲里讲了三个故事,其中第一个故事“connecting the dots”就讲了要我们多走些弯路。
乔布斯从里德学院退学后,并没有离开学校,而是又在学校呆了一年多,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期间他学习了一门书法课。他学这门课的时候,只是觉得很优美,没有想过以后会有什么用,可是字体后来成了 Mac 的一项核心优势,而且这还培养了他非凡的艺术品位,他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毫无顾忌去做看起来毫无用处的事情对于年轻人来说很难。他们连跌倒后随地四仰八叉的胆力都没用,只有寻找下一个捷径的心急火燎。
在喧闹之中,他们对噪音也更有兴趣,他们鲜于去想意义,只关注获得多少人的关注、点赞以及金钱回报。
兴许有人会认为莞青租界就以一个公众号来说是失败的来否定它于我的意义。我承认,莞青租界作为一个自媒体可能做得不够好,但是对于我们成员却是提供了一个非常优质的开放平台。
我们在这里实验我们的想法,并也获得了些许的经验与奖项,这就很足矣。看似无用但是谁知道这以后不成为我们的垫脚石呢。
家旁的公车站旁有盏路灯,年久失修只能发出微弱的灯光,而恰巧干枯的树枝又挡住了些所剩不多的光亮,显得更暗了,却有个当环卫工人的老伯,经常在工作歇息之余坐在路边看书,他手里拿的书的分量中文系的学生也未必拿得起。
一直很喜欢看见年过半百的中老年人在劳命奔波的本职之余有一份自己喜爱的兴趣爱好在做,那些看似无用的事于他们是一个枝繁叶茂的精神世界,娴静而淡雅。
我一直记得那一盏路灯,有点像夜晚我的kindle的背光灯,很微弱,很没出息,但我就是想给自己一点没用的光。
在这个浮躁功利的时代,还有极少极少者会给自己一点没用的光,希望我们坚守着,直到黎明的第一缕曙光。
2017.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