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陀思妥耶夫斯基
有句话在朋友圈里流行了好久,想必你也见过——“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
好多人就此大做文章,劝人读书、旅行、恋爱。可是修炼气质毕竟是个工夫活,跟拉皮整容不同,不能即时见效果。所以说廉价鸡汤的坏处就在这里,说一堆让人若有所思的无比正确的废话,感觉茅塞顿开,然后就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们不妨先做道填空题来验证一下这碗鸡汤的营养价值:
请问:王思聪有______
不着急看答案~
不着急看答案~
答案不唯一。填了“钱”的同学们可以适当检讨一下自己的想象力。人家也是读了不少书,去过不少地方,爱过不少人的。不过我好奇有多少人填了“气质”。可见以上种种不见得跟“气质”有多大的相关性。
其实这句话蛮可以改成“你的气质里藏着你旷过的课,翻过的墙,打过的架......”所以你看,毒鸡汤倒是有点用处——虽然伤害了你,却也让你一笑而过。
“鸡汤王子”艾力在他的第一本鸡汤集子里讽刺过这种廉价鸡汤,
现在很多人成功了,就把当年爬的梯子撤掉,告诉你他们是飞上来的,你也可以。
所以什么才是好鸡汤?
就是尽可能地还原真实的世界,告诉你哪家的梯子质量好,怎么爬比较安全省力。这样的鸡汤可能味道并不好,毕竟是用心熬的,但凡能捏着鼻子喝下去,就算不强身健体,也暖心暖胃。
话说回来,应该喝碗怎样的鸡汤补补气质?
巧了,我这里刚熬了一锅——要想提升气质,就得苦中作乐。
02
三毛说,
因为幸福满溢,我怕得悲伤。
小时候特别喜欢这句话,觉得忧伤就是深度,所以就为赋新词强说愁,写来写去也只有两种文字——“正确的废话”和“不怎么正确的废话”。所以整天就一副活不过来也死不过去的样子,自己觉得真是蛮有“文青气质”的——不只是我,也是当时一大批青少年的写照。
现在也还是喜欢三毛那句话,却有了不同的理解。特别害怕一天接着一天的欢天喜地,不是怕聒噪失了气质,而是如此一来,便失去了对于别人不幸的关照——是后进,不是渣;是独身主义,不是狗;是为梦想打拼,不是奴。
所以,我矛盾得喜欢看别人在朋友圈晒幸福,自己却竭力避免这样做,因为一方面想攫取蛛丝马迹验证这个世界有多美好,一方面又极其怀疑“这个世界充满假象,唯有痛苦从不说谎”。
不经历病痛,就听不懂呻吟;不经历贫穷,就会轻视节俭;不经历误解,就会无视申辩。苦难让人更有同理心,而“通情达理”正是难能可贵的气质。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说,是不愿像个丧家犬摇尾乞怜;说了,是把你当莫逆之交,心腹之托。
当然,也不乏有人历经了千辛万苦,却还是不能好好关照别人的不幸,大有一副“老子终于扬眉吐气了”的样子,进而对旁人造成情感上的碾压。毕竟,岁月不饶人,不是每个被岁月折磨过的人,都愿意转身饶了余下的岁月。
03
马未都在一期《圆桌派》里说,
一个人的心胸是委屈撑大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少说小孩子有气质,而年纪越大就越觉得“有气质”是上乘且走心的称赞。
然而事实是,许多人成年人也不过是让委屈撑大了脾气,但凡让委屈撑大了心胸的,都是日后能成大器之人。
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可以理解为君子无论在多么艰难的处境里,都能气质美如兰;而小人一陷入困境就会原形毕露,丑态尽现。
所以,一个人的气质不只体现在觥筹交错的餐桌礼仪上,也更渗透在柴米油盐的琐碎里和命途多舛的隐忍中。
杨绛在《干校六记》里记了六则她与钱钟书下放改造时的故事,随便哪一个都能让人从此一蹶不振,愤世嫉俗,却都被作者用豁达的态度和幽默的笔触玩笑了,淡化了,释然了。
本该颐养天年的时候,她又接连失去了至亲的女儿和丈夫,此后,她撰写的回忆录《我们仨》里,有快乐,有艰难,有爱,有痛,却没有抱怨,没有恨。
“我与谁都不争,与谁争我都不屑”这句话从她的笔下译出,才显得如此相得益彰。处变不惊,泰然自若是气质,也更是气势。
04
“当你经历了苦难且熬过了苦难,余下的便是气质了。”这就是廉价鸡汤。
所谓“见多识广” ,其实“见多”未必“识广”。这是毒鸡汤。
我承认,我不曾经历沧桑,无法从现实生活中体验苦难的极致。只能从记录苦难的作品中窥得一二。
我看到,二战结束后,一些幸存的囚犯从纳粹集中营里走出来,选择报复社会来平衡自己曾经遭受的不公平对待,继续以自由之身,做着“过往”的囚徒。
我也看到,许许多多虔诚的犹太教徒,秩序井然,不卑不亢,视死如归地走进毒气室。
所以良心鸡汤是——相较教养、阅历,甚至社会伦常,信仰才更有可能带给人身陷囹圄而处变不惊的气质。
作家连岳说,
上帝的规则是:先给痛苦,然后给出路。魔鬼的规则是:制造麻烦,然后将之合理化。
信仰不是翅膀,信仰是梯子,而且不是电梯,需得自己一步步爬。不过放心,这梯子质量好,爬得再高也摔不着,只要你相信梯子那端一定别有洞天。
魔鬼则想方设法让“有仇报仇,以暴制暴”看上去如此合理,而中了圈套的人从此只顾眼前的苟且,再无头顶的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