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痛苦之外规劝受苦的人,是件很容易的事。”
身处痛苦之内的人,想要挽救自己,则很难。
9月4日,一名年仅21岁的女孩不顾他人劝阻,从海拔3000多米的四川峨眉山金顶跳下,当场身亡。
女孩在跳崖前曾留下一封遗书,坦白自己其实患有抑郁症:
“很多人把这种病当成是脆弱,想不开。我想说的是,不是的。我从来不是个脆弱的人,就像不经常喝酒的人也会得肝癌一样,没有太多的诱因,就这么发生了。”
“我只知道我活的很累很痛苦……希望大家多关注抑郁症这个群体吧,愿世界多些善意和美好,少些伤害。”
从乔任梁、金钟铉,到罗宾·威廉姆斯、林肯公园主唱,近年来,抑郁自杀的新闻屡见报端,很多人已经对抑郁症并不陌生了。
但是在这次跳崖事件中,网友的评论中依然夹杂着很多不理解、不友好的声音:
有一位患有抑郁症的网友,讲述了自己不被父母理解的遭遇:
这些看法并不少见。每当听到抑郁自杀的新闻时,身边的一些长辈都会感叹道: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娇气,抗压能力太差。
在很多人眼中,人生“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过不去的坎”。
他们认为,所谓的抑郁不过是矫情呻吟,只要劝一劝、想开了,抑郁症就可以自愈。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没有抑郁过的人,不知道抑郁症有多可怕。
1
跳崖女生的朋友小妮说,印象里她是个善良的人,“唱歌好听,人也很随和”。
另一位同校老乡对她的评价是“以前常常一起吃饭,(她)一直很积极乐观啊,怎么会这样?”
可见,女生在周围人眼中是非常开朗的。
事发过后,她的朋友们都很震惊,完全无法将她和抑郁自杀联系在一起。
在人们的印象中,患有抑郁症的人是这样的:自闭、沉闷、不爱笑、没有交流欲望。
但事实上,很多抑郁症患者都会在人前戴上精心伪装的面具,假装自己很活泼、很合群,而旁人根本无法发现这个秘密。
广州一名高三学生小元,在尝试自杀时被父母发现,后经诊断,小元患有中度抑郁症。
然而,和孩子朝夕相处18年的父母却百思不得解,怎么也不敢相信。
“年纪轻轻的,怎么会得抑郁症?”
今年六月,美国知名设计师Kate Spade自杀去世,生前患有严重抑郁症。
这个被称为时尚天才的设计师,在1993年创立了一个女士手袋企业,并将其一步一步做成了一个价值十亿美元的知名品牌。
对这家店的忠实粉丝来说,手袋设计中处处洋溢的乐观主义气息最能触动她们。
然而,这并不能代表Kate就是一个快乐的人,她最终选择用一条红色围巾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是如此,他们瞒得过爸妈,瞒得过爱人,甚至瞒得过全世界,唯独留自己在痛苦中煎熬。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世界有超过3亿抑郁症患者,2/3的患者曾有过自杀念头,每年有近80万人因自杀死亡。
产妇、大学生、职场人士和老年人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50%~80%的新妈妈,在产后一段时间内,都会表现出抑郁的情绪和症状。
所以,抑郁症并不是一个遥远的事物。
2
患上抑郁症,对患者来说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
作家Andrew Solomon,在TED演讲中,将人们带入他与抑郁症抗争的那段日子。
他曾以为自己是一个坚强的人,直到他在有一年中,先后经历了母亲逝世、爱情终止等一系列打击。
当时的他,看起来和从前没有两样,照常继续着自己的生活。可他突然发现,自己对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兴趣,甚至不愿意去做那些他曾经很想去做、很有热情的事情。
后来,他明白了:“抑郁症的对面,并非快乐,而是活力。”
患者并非完全感受不到快乐,只是他们对一切失去了兴趣:
从食欲的降低、社交欲的减退、兴趣与动力的消失,到最后,连求生欲也会一步步丧失。
那是一种沉溺水中、暗无天日的绝望。
那时,Andrew每天醒来时,都被无助感包围,他坦诚:“我当时不自杀的唯一原因,就是怕伤害身边的人”。
可是,许多抑郁症患者不仅要跟自己的疾病对抗,更要承受着身边人误解所带来的二次伤害。
微博网友@橘砸今天吃肉了吗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很忙,他忙于工作,忙于讨好上司,忙于养房子和车贷,忙于在各种各样的压力中无声崩溃。他的生活很久以前就失去了甜味和色彩,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一块小小的橘子蛋糕。
每当累的时候,他就去买一小块橘子蛋糕,这是他一天内唯一开心的事。
可是他的父母反对他吃橘子蛋糕,从一开始的小声嘀咕,到后面的大吵大闹,再到掀桌子,把橘子蛋糕丢出窗外。
他再也找不到他的橘子蛋糕,而身旁的父亲却对他说:“多大的人了?还吃橘子蛋糕!”“你的蛋糕我已经扔了,成熟点,谁没点压力呢?别这么脆弱。”
过去的委屈和痛苦历历在目,一下子爆发,回过神来之前,他早已在楼与楼之间,高速坠落。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难以理解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痛苦。
于是一些患者转而在网上倾诉与发泄。可是隔着屏幕,人的恶意和冷漠反而会被放大。
糟糕的社会环境与可怖的疾病一起,成了击垮抑郁症患者的共谋。
3
对抑郁症患者的误解和打击,让抑郁症人群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
那么,抑郁症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2013 年,为了研究抑郁症,麻省理工学院的神经科学博士Steve Ramirez 和 Xu Liu 用白鼠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把白鼠关在阴暗狭小的空间内,几天后,放出被关的白鼠,并与正常环境下生存的白鼠进行对比。
结果非常明显,被囚禁数日的白鼠患上了抑郁症,它精神恍惚,食欲低下,几乎丧失求生欲。
随后,他们用蓝光刺激被关白鼠大脑中“快乐”的神经细胞,企图唤起它对生存的积极性。
蓝光开启,白鼠立刻恢复生存欲望,可是持续时间极短。
但经过连续五天的“蓝光治疗”后,白鼠的积极状态可以持续将近24小时,并且,它们的大脑中产生了更多的新生神经元。
这一实验证明,抑郁症不仅仅是心理问题,还与生理疾患有关。
迄今为止,医学界对抑郁症的成因并没有明确定义,它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因素、性格特征、社会环境因素,以及其它疾病或药物影响等几个方面。
例如,家族中有抑郁症病史的人患病风险更高;当经历重大变故后,如果个人缺乏良好的应激调节机制,产生的极端情绪也有可能堆积成疾;中风、心脏病发,癌变,慢性疼痛等,往往也可以导致抑郁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按照严重程度,抑郁症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类型。
轻度抑郁发作者,在继续从事日常工作和社会活动时,会有一定难度;重度抑郁发作时,患者就几乎不能继续从事社会活动、工作,甚至是家务。
在具体症状方面:一些患者会出现焦虑、心情郁闷、睡眠和食欲紊乱、丧失兴趣或享受感,且精力不足,连续两周以上乏力少动等症状;另一些患者则会出现情绪亢奋或烦躁,过度活跃,急于表达,自尊心膨胀,睡眠需求减少等症状。
抑郁症在医学中尚未有明确病因,一些人却想当然的把它归结为心理或情绪问题。
他们不会对一个受伤流血的人说:“你为什么要喊疼?”
也不会对一个癌症患者说:“你太自私了,为什么不好起来,不考虑家人的感受?”
却会在看到别人因抑郁而结束自己的生命时,心生鄙夷,认为对方过于脆弱。
外界的诋毁加重了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的否定,会让他们在自己的情绪里越陷越深。
抑郁症患者的伤口别人看不到,只能埋在心底,任其把所有的快乐和希望啃噬,最终陷入绝望。每天一边挣扎着自导自演,一边假装自己没事。
感冒了可以吃阿司匹林,受伤了可以去看跌打。
大脑和心理也是身体的一部分,为什么它生病了,就要遭到误解和嘲讽?
相信很多人都在新闻标题中看到过“不顾众人劝阻,纵身跃下”的字眼。
如果疾病可以被劝阻,那么世界将会是多么神奇。
记得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每天都打着黑伞蹲在阴暗角落,从不跟外界沟通。直到有一天,有人模仿她的样子一起蹲在那,她才开口问道:你也是蘑菇吗?
这个被当做笑话来讲的故事,讲了一个很朴素的道理:
不需要感同身受,但起码要得到尊重和理解,才会让人敞开心扉。
面对一个抑郁症患者,如果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那就静静地坐在旁边,听听他的想法。
给文章点个赞吧,希望抑郁症患者都能被理解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