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一展厅的第二单元《凤鸣岐山》中,展出着一件青铜利簋的复制品,它的原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虽然这件利簋是一个复制品,但依然被摆放在显眼的位置,可见它的重要性——
利簋的价值在于腹内底部所铸的4行33字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这篇铭文涉及武王征商的重要史料,为西周铜器断代提供参考依据,所以是一件名副其实的“国宝”!
认真参观过陕西历史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朋友,一定对这件国宝利簋印象深刻。但是,有谁知道它出土于何地呢?
2017年4月15日上午,我考察完零口遗址之后,继续顺着公路向西穿过零口镇,来到西北方向的西段村。通过询问这里的村民,我很顺利地找到位于村子东北方向的西段遗址——
1976年3月的上旬,零口公社西段大队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批青铜器,包括60件器物和91管状络饰,时代从西周初期直到东周初期,其中就有著名的利簋。
临潼在商周时期,为骊戎所在地,《水经注》中记载:“戏水北经骊戎城东。”《括地志》中记载:“骊戎故城在雍州新丰县东南十六里,殷周时骊戎国城也。”西段遗址与上述文献记载有无关系,或者有什么关系,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正在路边的文物保护碑前拍照时,一位大妈从旁边经过,当得知我来寻找西段遗址后,她就打开了话匣子。据她所说,当时发现利簋的时候,她和大家一起在田里劳动,将原本斜坡状的土地挖平。上午刚开始工作不久,就发现利簋所在的窖藏,周围的村民都跑去围观,当时利簋里满满都是水。天黑之前,所有的器物就被拉走了——
她给我指出当年发现利簋窖藏的地点,大体位于文物保护碑东北侧的田地中央,这里明显比东侧的田地低1—2米,就是过去平整土地造成的。我围绕遗址行走一圈,草丛里随处可见写有“文物保护区”字样的界桩,周围的麦田郁郁葱葱。
我和这位阿姨聊得很投机,她告诉我:“这块文物保护碑,惹来不少麻烦。大家都知道这里有遗址,也招来许多盗墓者的光顾,她们曾多次发现田野里有盗掘的迹象。”
1975年5月,在这处窖藏的东面,曾经发现过一座西周前期的竖穴土坑墓,出土铜、玉、蚌、贝等器物。这处遗址的面积达150000平方米,包括新石器、西周、春秋时代的文化遗存,是关中东部一处较大规模的西周遗址。因此,西段遗址成为盗墓者的目标,也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