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tring类
1.1源码:
public final class String
implements java.io.Serializable, Comparable<String>, CharSequence{
/** The value is used for character storage. */
private final char value[];
/** Cache the hash code for the string */
private int hash; // Default to 0
/** use serialVersionUID from JDK 1.0.2 for interoperability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6849794470754667710L;
....
}
通过源码可以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String类被final关键字修饰,说明此类不能被继承
String类实现了Serializable接口,说明String类可以进行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String类实现了Comparable接口,Comparable<T>接口只有一个方法 public int compareTo(T o),实现了这个接口就意味着该类支持排序, 即可用 Collections.sort 或 Arrays.sort 等方法对该类的对象列表或数组进行排序。
String类内部定义了一个私有的char型数组,并且使用了final进行修饰。这是String类对象不可变的真正原因。
1.2 创建String对象的方式
在日常开发中,创建String对象通常有两种:
String s1 = new String("hh");
String s2 = new String("hh");
String s3 = "hh";
String s4 = "hh";
System.out.println(s1==s2);//false
System.out.println(s1==s3);//false
System.out.println(s3==s4);//true
不过这两种创建对象的方式,内部实现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1.String s1 = new String("hh");这种方式创建的对象在编译时期,“hh”被编译到.class文件中的Constant pool(常量池)中;类加载时期,判断字符串常量池是否存在“hh”,此时不存在,则从常量池取出“hh”存入字符串常量池。运行时期,在栈中创建s1引用,在堆中创建对象,对象内容为“hh”,s1指向堆中的地址1。
2.String s3 = "hh";这种方式创建的对象在编译时期,对象会被编译到.class文件中的常量池中;类加载时期,判断字符串常量池是否存在“hh”,此时存在,则不存入字符串常量池。运行时期,在栈中创建s3引用,s3指向字符串常量池中的“hh”。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关键字new创建的对象,会把对象的地址放入堆中,对象的引用指向堆中的地址;而通过直接“赋值”的方式创建的String对象会直接放入常量池,对象的引用直接指向常量池,而下次通过相同的方式创建对象时,会判断该对象是否已经存在于常量池中,如果存在则直接指向常量池中对象的地址,如果没有则新建,放入常量池中;
总结:new String()与直接赋值都会在字符串放入常量池之前进行判断,如果不存在则放入,如果存在则不放入。但是,new String()会在堆中多开辟一块空间存储字符串的值。因此,我们在赋值过程中应多使用直接赋值。
1.3 intern方法
intern() 方法返回字符串对象的规范化表示形式。
这个方法会首先检查字符串池中是否有这个字符串,如果存在则返回这个字符串的引用,否则就将这个字符串添加到字符串池中,然会返回这个字符串的引用。即不会在堆中创建对象。
它遵循以下规则:对于任意两个字符串 a 和b,当且仅当 a.equals(b) 为 true 时,a.intern() == b.intern() 才为 true。
String a = new String("ab");
String b = new String("ab");
String c = "ab";
String d = "a" + "b";
String e = "b";
String f = "a" + e;
System.out.println(b.intern() == a);//false
System.out.println(b.intern() == c);//true
System.out.println(b.intern() == d);//true
System.out.println(b.intern() == f);//false
System.out.println(b.intern() == a.intern());//true
1.b.intern() == a;
b.intern()引用指向常量池中的引用,a引用指向堆中的引用,因此为false。
2.b.intern() == c;
b.intern()引用指向常量池中的引用,c引用指向常量池中的引用,因此为true。
3.b.intern() == d;
b.intern()引用指向常量池中的引用,d在编译期间会将“a”+“b”编译为“ab”,因此与d与c相同,因此为true。
4.b.intern() == f;
b.intern()引用指向常量池中的引用,f为带有变量的操作,因此在编译期间不能存入常量池中,f的引用不指向常量池,因此为false。
5.b.intern() == a.intern();
b.intern()引用指向常量池中的引用,a.intern()引用指向常量池中的引用,因此为true。
1.4常用方法
length() 返回字符串长度
isEmpty() 返回字符串是否为空
charAt(int index) 返回字符串中第(index+1)个字符
char[] toCharArray() 转化成字符数组
trim() 去掉两端空格
toUpperCase() 转化为大写
toLowerCase() 转化为小写
String concat(String str) //拼接字符串
String replace(char oldChar, char newChar) //将字符串中的oldChar字符换成newChar字符
//以上两个方法都使用了String(char[] value, boolean share);
boolean matches(String regex) //判断字符串是否匹配给定的regex正则表达式
boolean contains(CharSequence s) //判断字符串是否包含字符序列s
String[] split(String regex, int limit) 按照字符regex将字符串分成limit份。
String[] split(String reg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