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什么打动,什么就是你的命。
“我看到了时间的相貌,它是一个金属的大嘴,尖利的银牙,咬起东西来非常快。”
成长与生命是一个轮回。生来空空无也的我们,离去时也一无所有,我们就像一个孤岛,越活越孤单,越活越沉重。
而关于童年、爱情、理想的花,就如蔷薇般,浓烈地绽放。活着,努力地活着,就是对生命最大的敬意。
我想,这也是《岛上蔷薇》想告诉我们的。哪怕历经磨难,也会有属于我们的“蔷薇”等待着我们,那是独家的青春记忆,亟待永存。
《岛上蔷薇》是青年作家周洁茹的暌违文坛十五年后的首部长篇小说新作,堪称“七〇后”女作家的归来之作。
作者讲述了一代年轻人的梦想与奋争、冲突与和解。作为最早的一代独生子女,几个年轻女孩,一同经历笑与泪、爱与愁,各自走过留学、婚恋、求职、写作……
她们尝尽了人间的冷暖悲欣,在经历了艰难的追索之后,她们终于懂得成长的意味,终于理解根之于叶的意义。
《岛上蔷薇》描绘的故事,结构性不强,有些松散,这与作者独特的语言叙述方式有关,不去突出故事的主角与主体,每个人都可以是主角,在书中都有独特的故事。
书中的女性,都在寻找独一无二的自我,她们不断抗争,也不断妥协。她们不断游走,想要获得自由感,也不停地经受离合、孤单,寻找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在断离舍中,书里的女性主动积极地成长起来。她们不是弱不经风的“林妹妹”,喜欢哭哭啼啼地面对人生的寒冷,她们是坚毅果敢的“铁娘子”,内心坚硬,身段柔软。
在变与不变的困惑,可以看到作者带给读者的思考。生而为人,是该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我呢?
青春的面孔,似曾相识。当岁月的枷锁层层重压,那些年少的梦想、爱情、信仰,在成长的压力下,都会面临被支离破碎的无奈。
书里的故事,一开始是以不能分离的“我们”为主体,然后是孤独的“他”“她”,好像长大就意味着分别。各个主人公的命运,随着命运的颠簸,有了解构重塑的可能。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座孤岛。故事里的“我”从大陆到美国再回到香港,而现实中的作者周洁茹也经历同样的漂泊无依。于是,我们不禁疑问:书里的“我”是不是作者本人呢?我想:是又不是。
作者借助“我”这个本体,表达自我真实的经历,也借助虚拟的“我”,在书中体悟求而不得的人生。“我”是我,“我”不是我,在矛盾中,书中的故事穿插曲折,让人回味无穷。
当我们跳出关于“她们”的故事,才发现成长的真谛,不过是坚守。曾经无忧无虑的少女们,走到人生的分岔口,每一次的选择,都意味着走散。留学、婚恋、求职、写作……理想与现实的平衡中,太多的无奈,让姑娘们无所适从。
生活总是不留情面地打脸每个骄傲的脸孔,“她们”拥有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在兜兜转转中,来不及品味生活的喜怒哀乐与千回百转,就尝尽了世间的冷暖悲欣。
记不住青春的照面,并不是遗忘,而是更深层次的铭刻。
《岛上蔷薇》不是一本现实性突出的小说,反而有些迷离与梦幻。现实的小说很多,能打动人心的却很少。而作者选择用文字本身去打动读者,而非故事。
作者刻意回避难以言表的现实,选择用片段式的回忆搭建起光怪陆离的小说世界。跳出真实世界,去描述真实,书中的每个故事绵延而悠长,没有很强的现实感,却击打人心。
即使她散落他乡,依然无法割舍掉对文字的尊崇。残酷的旧时光,依然让她看到光亮,“它是一个金属的大嘴,尖利的银牙,咬起东西来非常快。”书里那些关于成长与遗憾的故事,何尝不是青春本身呢?
经过期期艾艾的寻觅,幸运儿找到了自我,而更多人却守着残缺继续走下去,一边满怀着希望,一边徒留遗憾。
作者借几个女性主角的故事,来描述一代女性的选择与坚守。故事里的主角,一直都在。小说最后:“人人都在等待我后悔的那一天,人人都说我得来容易就不会珍惜。我肿着眼睛否认我后悔……”
青春是一座孤岛,岛上“我”好像一个国王,孤零零一个人,还好有“蔷薇”为伴。
书中描写的七零后一代人的生活图谱,那一代人的特殊的茫然、飘泊感、空虚和痛楚,何尝不是我们正在经历的循环呢?
过去的故事从来不是被遗弃在角落里的影子,而是真真切切的成长与感受。在迷茫中前进,在哭泣中抉择,不断地丰盈自己的内心世界,成长为无坚不摧的大人。
没有哪代人的成长是轻轻松松的。那些看似远离我们的成就故事,不知不觉中,只是换了一种形式,重新回到我们的身边,一次又一次教会我们——生活的取舍。
当跳出这本书的局限,重新思考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我们看到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女性在生活的杯盏里,苦苦挣扎在失望的泥土里,而时间让她们开出美艳的“蔷薇”花。
不管你来自哪里,只要离开了故乡,都是异乡人。我们不断寻找,不过是想给自己一个不再漂泊的家。
故事里“每一个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女性,生活在孤立岛屿的角落,美又坚强,好像野蔷薇一样。她们乐观、自信、勇敢,越走越远的路上,有人丢失了自己,也有人重新找到了自己。
“你被什么打动,什么就是你的命”,愿你我能一直被生活打动,像野蔷薇一样,自信张扬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