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21)有幸聆听了贺老师的《中国石拱桥》这节课,我感触颇深,见到贺老师第一面,脑海中便浮现出一句话:古有花木兰,今有贺晓莉。外表清秀,语言“干练”,整个课堂无一句废话,用理科的缜密逻辑,演绎了语文的精彩课堂,值得自己学习。
下面就自己一些不太成熟的见解,和大家一起研讨。
常规亮点——
1.教师语言干练、清晰、准确,无废话;
2.课堂准备充分,文本中重难点突出,且都一一解决,课堂任务完成的精准;
3.以“温馨提示”的形式,既明确了说明文相关的文体知识,又渗透了学法的指导;
4.以文本为把手,这样说明文相关知识学练结合,做到了“用教材”,而不只是“教教材”,以问题为导向,课堂思路清晰明了,逻辑结构缜密,各环节环环相扣,课堂流程一气呵成;
5.学生训练有素,答题格式很规范,这样可以有效地应对考试,比如说:在讲到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时,学生会用到“生动形象的”这样的字眼,讲到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时候,学生会用到“具体”,讲到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时,学生会用到“科学准确”这样的字眼……如此训练,规范答题格式 ,可以非常有效应对考试。
理念亮点——
目前政策法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是信息时代的学习型创新型社会。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策略。新课程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
根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故而,在今天的课堂里,我惊喜的看到了以下亮点。
教学课堂模式: 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培养自学能力,在学会学习的过程中达到自能会学。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渗入了培养创新能力和发展智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说明对象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是本文的能力目标。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问题。这个环节,让各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思考出答案。有效地解决了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的问题,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的使用——讨论法:贺老师应用了讨论法,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文语言技巧:这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说明文文本的内容提纲,让学生一目了然,初步了解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几点建议——
1.在课堂上,关于“美”的感受是否少了一些?因为本篇文章的说明事物物的特征是们: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态优美,但是这里的坚固优美和历史悠久,没有进一步的阐述,使学生的感受体验只是浮在了表面上,并不能够深入人心。
例如:在讲到卢沟桥的狮子的时候,因为卢沟桥485个形态各异的狮子,民间传说“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既然如此,如果激起学生好奇心,让学生通过看图片、视频等方法,再配以给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是否更有利于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兴趣,同时实现教学目标——“通过认识桥梁建构的辉煌,体会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让学生由此产生自豪感,由此热爱劳动人民,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个核心素养的目标;
2.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不够全面。在表达能力、提取信息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这四个方面的素养提升中,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还稍有欠缺。在2016年,高中核心素养大纲已经出台,部编版的教材初中版本现在已经在全面国试用。今年,高中的部编版教材也在全国六个省市开始试用,而初中的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是为高中的核心素养能力培养奠基的,因此,我们要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第三,语文是生活的语文。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大西北的孩子见识就比较少,例如:讲到卢沟桥,我们没有办法实际去观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来观看,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将枯燥的学习化为“直观形象而有趣”的学习。因为我们知道只是单纯的记忆资料,印象会很浅,但是触动孩子心灵的学习,将会永远被孩子铭记,我们能否将这“模板式”的文本第一篇说明文的教学,作为激发学生对说明文兴趣的跳板,由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对后面说明文的学习也有帮助。
几点不成熟的见解,和大家共同商榷,若有不妥,希提出批评以及建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