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的“势”篇是从文势层面体现公文写作的势能力量,强调公文写作须“顺势”而为,不可“逆势”而对。
这部分主要是通过一个体系化的场景设计训练,来呈现公文写作的势能力量。一般来说,公文写作的场景切入有三类:一是顺应国家和地方的发展大势,切入宏观场景,展现宏观“大势”;二是顺应所在部门领域的行业环境,切入中观场景,呈现中观“趋势”;三是针对团队或者队伍建设的素质要求,切入微观场景,体现微观“顺势”。
从这样不同的角度切入,一个比较体系化的公文写作场景之“势”,可以从三个方面展现出来:
第一,宏观“大势”。
宏观“大势”体现在国家和地方的形势发展环境上,它呈现的是格局,带来的是文章的高度、深度和厚度。因此,我们在公文写作过程中,必须对国内外、省内外、行业内外的形势环境,都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和判断。
如果想在公文写作中挥毫出“大势”,功夫需下在平时,最基本的几个环节:一是积累。公文写作最佳读物当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党报和杂志,以及上级文件和刊物,从中可以获取各个层面关于大局形势的权威信息和表述,帮助我们从不同维度、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当下局势作出及时精准而又深刻的分析和把握。
二是关联。定期对积累收集的公文材料整合关联,关联重在分类,比如按照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领域关联,同一领域内容还可以按照岗位和专业等标准进行整合,从而让这些材料更好地为写作服务。
三是调用。这里的“调用”,当然是如何把宏观层面的“大势”切入到中观层面的“趋势”和微观层面的“顺势”,让整篇文章的“文势”浑然天成,呈现出动态感、力量感和使命感。
公文写作中可以关联到的“大势”元素,可以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这样五个维度上。这些方面后文会有专门的章节予以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中观“趋势”。
“中观趋势”体现在行业和部门的发展环境上,它呈现的是“地气”,这关系到文章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如果一篇公文不接“地气”,只能是假、大、空的“八股文”,这类文章的问题出在中观层面,它没有呈现出行业和部门的真实环境和发展需求,也就是没有展现出这个行业或部门的“趋势”。
对此,公文写作者需在两个方面练好基本功:一是必须熟知本地方、本部门现任领导及领导班子的工作思路、思想见解、作风特色,掌握本地、本单位的历史传统、文化理念、特色亮点,这些信息我们可以从历届领导的系列讲话和相关材料中获取,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感受和领悟到“大势”下的“趋势”。
二是必须了解行业的业务知识和行业相关的基本信息,比如行业的发展前景、行业的前沿领域等等。
公文写作中可以关联到的“趋势”元素,可以体现在工作推动、组织管理、精神状态、创新创业等方面。这些方面后文会有专门的章节予以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第三,微观“顺势”。
“微观顺势”体现在团队或者队伍的素质能力建设上,要顺应环境的大势和趋势有所作为。那么,如何顺势而为呢?
公文中可以关联到的“顺势”元素包括:理想信念、思想品德、廉价自律、教育培训等等。这些方面后文会有专门章节分门别类地予以介绍,这里不再赘述。